“這,真是壯觀啊!”當施利芬一行來到了演習拉練的出發地的時候,首先印入眼簾的就是這上百輛車輛和密密麻麻的人群。所謂人一滿千烏壓壓一片,一個師1.4萬人左右,自然不可能從一個地方出發,現在施利芬來到的是師部和是屬單位的出發點。大量的重炮、物資已經完成了裝車,而和師部一起運動的一個步兵團已經開始出發。
大部分的重武器和大件輜重已經可以用車輛拖曳,但是步兵的話,大部分還是自己慢慢走吧。人員在道路兩邊不行,而運輸輜重和火炮的車輛在道路中間行駛。整個部隊的行軍速度保持在每小時5千米左右,沒辦法,齊裝滿員的步兵長時間行軍就這個速度。
“閣下的部隊似乎配置的重型武器數量要比編制上少一些啊。”當施利芬等人經過一個連隊的時候,他特意停下來查看了部隊的攜帶的裝備,首先,他對巴伐利亞軍團裝備的新式背囊十分感興趣。簡單、整潔。而且負重后十分舒適,便于行走。這一點他給予了肯定。
但是很快,他發現,一個連應該配屬的4挺機槍一挺也沒有。2門60迫擊炮也不翼而飛。而旁邊的一個營部應該裝備的82mm迫擊炮也沒有出現在步兵的行軍隊列之中,這讓他感到很不滿。
”閣下這種減少部隊必要裝備的做法可......。“還沒等施利芬把話說完,王子指了指遠處的一輛貨車。示意他可以去看看。
這是一輛裝備了50馬力發動機的t1形貨運卡車,車后的車廂中理論可以攜帶1噸的貨物。立面整整齊齊的擺放著2門迫擊炮和所需要的彈藥。而后面的掛車則放置著4挺機槍和大約1.6萬發子彈。連直屬火力組的人員則伴隨著這兩車輛移動。
而后面還有一輛車用來收納連級單位的其它輜重和物資。包括各種大型帳篷、必要的醫療物資、車輛需要的汽油和各種維修工具。第三輛車則是一輛炊事車,炊事車的車斗中裝滿了連隊需要的各種食品和蔬菜以及罐頭,而后面一截則是被王子稱為野戰炊事車的東東。根據王子的描述,這樣一輛車,一個半小時內就可以做出200人份的食品。
三輛火車和后面的3節掛斗幾乎解決了當時條件下一個連的所有補給問題,而這輛車的行駛速度在每小時15千米左右。理論上,第三節車輛可以提前趕到部隊休息的地方然后升火做飯。部隊到達地點后就可以吃上一口熱飯喝上一口熱水。“這簡直是去旅游......。”對比了一下自家普魯士軍隊后,興登堡不得不感嘆人家的待遇可真是高啊!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連都可以配屬3輛卡車,大部分的一般都是2輛。這是根據某些連隊攜帶的物資和承擔的任務來決定的,前衛部隊隨時準備戰斗,而且行進速度要快,他們自然需要攜帶更多的彈藥和給養。單純一個師的連隊需要的車輛就有200輛左右。而剩下的載重車輛都用來拖曳火炮和師直屬物資。
即使施利芬等人再支持馬政,屁股再歪,他們也不得不承認,用汽車拉炮果然爽啊。一輛載重卡車就可以將一個炮兵班和需要的工具以及一門150mm榴彈炮拉走。一個12門的師屬150mm重炮部隊用不到40輛車全部搞定。并且可以讓炮兵部隊以每小時15千米以上的速度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