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謹言 > 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第二百二十四章

      德國在1915年的無限制潛艇戰,曾讓協約國損失了一百三十多萬噸的貨物,其中損失最大的就是英國。之后,因兩次誤襲美國商船,造成美國平民死亡,加上其他中立國家的抗議,第一次無限制潛艇戰才被迫中止。

      日德蘭大海戰后,威廉二世和德國總參謀部都清楚的意識到,單依靠海上主力艦隊,無法與強大的英國海軍抗衡,若想在海上牽制英國,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潛艇。當陸地上的戰斗開始對德國不利,空中的戰斗也無法取得更多優勢,通過大量擊沉協約國商船,掐斷英國的海上貿易,是德國唯一能讓敵人坐到談判桌前的方法。

      威廉二世和德國總參謀部最終做出了決定,無論中立國抗議與否,即便同美國斷絕外交關系,也要將無限制潛艇戰繼續下去。這已經不再只是為了戰爭的勝利與否,而是為了德國的“生存”。

      “如果美國參戰的話,德國該怎么辦?”

      這個問題擺在了德國人的面前,但德國總參謀得出的結論是,美國人想要踏上歐洲戰場,至少也在一年以后。何況,德國目前有一百五十八艘高性能潛艇,每天都能保證有四十艘潛艇在海面下進行“狩獵”,美國的運兵船和運輸船,有極大可能被德國潛艇發現并擊沉,美國人會冒這個險嗎?

      在此時的英國人看來,美洲大陸曾是大不列顛的殖民地,美國的經濟再發達,也改變不了這個事實。在法國人眼中,美國人在獨立戰爭中受到了法國很大的幫助,獨立后又得到法國的支持,才能在“歐洲世界”立足,他們應該“報恩”。而在德國人眼中,美利堅則是一個視利益高于一切的國家。

      “利益高于一切的美國人不會孤注一擲。”

      這就是德國總參謀部得出的結論,威廉二世也欣然接受。

      “與其寄希望于美國人,不如想辦法和華夏建立更親密的關系。”德國駐華全權公使辛慈在發回國內的電報中寫到:“即便無法同華夏人結盟,也不能讓他們倒向協約國。華夏人對俄國的進攻,甚至是對日本的進攻,都能拖延敵人的腳步。”

      不只德國,英法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關注華夏的一舉一動。比起遠隔大洋的美國,華夏距離歐洲的位置“更近”。

      “一旦華夏參戰,這個重新煥發活力的古老國家,很可能成為決定戰爭走向的關鍵。”

      美國只有十萬出頭的常備軍,他們甚至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軍事訓練,別說是操縱坦克和駕駛飛機,連滲透戰,彈幕徐進一類的戰術聽都沒聽說過。

      他們只知道塹壕,只知道步槍,只知道方陣隊形,他們的頭上還戴著牛仔帽,他們對戰爭的樂觀情緒,就像美國政府那張奇怪的征兵廣告一樣,讓歐洲人無法理解。

      不過,他們的工業制造能力和大量的生力軍,完全可以“彌補”這一切的不足。

      戰術不熟悉,可以訓練。

      裝備落后,也不是問題。

      英法等國需要的是美國的物資,美國制造的武器,和大量能充當“炮灰”的美國大兵。

      別以為同為“白色人種”,彼此之間就會缺少算計,如果不是潘興將軍一力堅持美國軍隊要獨立作戰,恐怕這些被“正義”和“英雄主義”沖昏頭的美國牛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成為歐洲人的炮灰。

      就算如此,戰爭一開始,只經過短暫訓練,從沒見識過歐洲血腥戰場的美國牛仔,還是被慘烈的戰斗和可怕的傷亡數字嚇到了。

      比起眼前震耳欲聾的炮聲和隨時可能面臨的死亡,美國的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簡直就像是在過家家。

      華夏軍隊則不一樣,在歐洲人激烈廝殺時,華夏軍隊也在不停的出擊,打日本人,揍俄國人,還和東南亞的英法殖民地軍隊動過手。雖然殖民地軍隊多以菠蘿頭阿三為主力,可從指揮這些菠蘿頭進攻的英國軍官口中,還是能夠獲悉華夏軍隊的戰斗力有多么的強悍。

      即便打個折扣,也要高上美國牛仔一截,更不用被武裝起來的非洲人。

      可惜,華夏政府對于歐戰的態度很明確,保持中立。就算近期這種態度出現了些許“動搖”,也依舊無法判斷華夏會倒向哪方。

      于此同時,潛伏在海底的德國潛艇,再次開始了狩獵。

      僅在一個月的時間里,德國潛艇出沒的海域,幾乎成了一片死亡之地,中立國開往協約國的商船數目一下銳減,只有美國等為數不多的國家還在堅持。

      為了對抗德國潛艇,英國人用盡了辦法,q型船,水下聽音器,防潛網,組織巡邏艦在主航道上來回巡邏凡是能想到的辦法,英國人都一一實踐,收效卻依然不大。

      德國潛艇指揮官很少再上q型船的當,哪怕船上的水兵表演再逼真,大呼小叫四處跑,就差跳海了,也沒有德國潛艇會傻傻的浮出水面,給船上的大口徑火炮當靶子。英國艦隊在主航道巡邏,而德國潛艇就潛伏在距離主航道幾公里的地方,恪守“規矩”的英國艦隊,發現他們的幾率微乎其微。

      德國潛艇也不是“無敵”的,使用內燃機和柴油驅動,讓潛艇里的味道很難聞,礙于潛艇內部結構,最多也只能攜帶八枚魚雷。

      英國人應該慶幸,德國人的潛艇只能在水下十二個小時,否則,他們遭受的損失將是現在的幾倍,甚至于幾十倍。

      無限制潛艇戰造成的后果很快在協約國內部顯露,各國的物資尤其是食物供應,變得更加緊張,連英國都開始了更加嚴格的食物配給制。前線士兵的伙食,也下降到了一個“糟糕透頂”的水平。大不列顛統治海洋之后,英國人從來沒有為食物發愁,可是現在,就算是中產階級也只能拿著飯盒乖乖排隊。

      運氣不好的,排上一整天,也未必能得到夠全家人吃的面包。

      黑市變得更加興旺,大量從美國和華夏走私來的貨物,尤其是罐頭和面粉,在黑市的價格高得離譜。

      饒是如此,為了填飽肚子,英國人也不會吝惜口袋里的鈔票。當英鎊不再管用,黃金,首飾,懷表,瓷器,銀制的餐具,開始大量流入黑市,其中有“收藏價值”的,將通過中間商的手,送往瑞士,再運回華夏。

      將元首畫作賣給商行的奧地利騙子,再沒出現過,許二姐發誓,若是再被她看到這個人,她會讓他后悔來到這個世界上!

      英國人不再懼怕德國的齊柏林飛艇,高爆子彈和燃燒彈被戰斗機使用后,速度緩慢,體型龐大的飛艇,簡直成了戰斗機最好的靶子。飛到倫敦上空的齊柏林,往往都被打成一團團巨大的火球。

      好在德國人還有哥塔式雙翼轟炸機,只不過轟炸機體型再大,攜帶的彈藥數量也無法和飛艇相比,在1917年,德國對英國本土的轟炸,再無法輕易撼動大不列顛的神經。

      唯一能讓約翰牛緊張的,就是戰場上的死傷和嚴重緊缺的物資。

      所有英國人都在期盼商船的到來,中途出現的一些小插曲,卻時常使人哭笑不得。

      例如,一艘美國商船滿載而來,卸貨后發現,船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貨物都是女士高跟鞋和各種化妝品,翻遍了貨倉,也找不到一袋面粉和一盒罐頭。

      再例如,一艘華夏商船到港,滿懷希望的將船上貨物卸下,卻發現其中大部分都是價格昂貴的絲綢。往昔,英國人曾狂熱的追求東方絲綢,現在,毛氈毯子都比這個實用!只有對戰場毫不關心的貴婦人,才會在見到這些時欣喜若狂,而她們的丈夫,恐怕只想哭。

      期間也有日本商船,他們運來的東西更加讓人無語。可以想象嗎?一船瓷器!

      這樣的烏龍事一件接一件,但無論運到港口的貨物是什么,都會被全部買下,若是這次不買,天知道下次商船會什么時候來。

      東西不實用沒關系,可以到黑市去交換,總是能找到用途。

      法國的情況更糟糕,德國也好不到哪里去,意大利也是如此。

      本著打醬油順便占便宜的念頭加入協約國,卻被推到戰場南線,獨自面對奧匈帝國和德國的進攻。意大利人非但沒有得到預期的好處,反而因戰爭引起了國內經濟衰退,工人大量失業,社會情況愈發不穩。意大利國王很后悔,他當初到底是因為什么才和英法“攪合”在一起?

      威廉二世已經被惹惱了,若想不被報復,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下定決心之后,意大利軍隊“超常”發揮,在進行了九次的伊松佐河戰役中,對上奧匈帝國軍隊,總算取得了一定戰果,盡管他們每次的傷亡人數都比奧匈軍隊要多不少,而在德國軍隊增援時,這個數字還會成倍擴大

      此刻,意大利正計劃發起第十次伊松佐河進攻,無論如何,只有協約國取得勝利,意大利才能得到期望的戰爭紅利。不過,意大利人還是失算了,就算同盟國被打敗了,意大利也沒撈到任何好處,之前承諾的條件,英國人和法國人完全沒有兌現的打算。

      習慣于戳盟友一刀的意大利面條,終于被盟友給擺了一道。

      當然,現在的意大利并不知道會受到何種“待遇”,難得鼓起勇氣,激-發出斗志的面條軍們,正在為接下來的戰斗做重要準備。

      從尼德商行購買的頭盔,大量藥品,還有新式沖鋒槍,都將在接下來的戰斗中發揮“巨大”作用。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