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女孩開始闡述她們的想法:建立一個多層次的治理結構,讓系統的規則能夠根據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同時,引入人工智能輔助決策,但最終的決定權仍在人手中。
“這不是去中心化。”顧天璟說,“這是分布式治理。”
“對。”暖暖說,“因為完全的去中心化可能會導致混亂,而過度集中的控制又會帶來腐敗。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動態平衡的系統。”
顧天璟沉默良久,突然說:“你們終于明白了。”
“這正是我想看到的。”顧天璟說,“你們不是簡單地接受或否定,而是找到了一條新路。”
就在這時,第七個子公司的消息傳來。他們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收購教育資源。
“又是一個新計劃開始了。”林悅說。
第七個子公司的教育計劃比想象中更加龐大。他們不只是在收購學校,更在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教育網絡。
“看這個。”李峰調出最新的資料,“他們收購的不是普通學校,而是那些有特色教育項目的機構。”
仔細研究后發現,這些機構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在嘗試新型的教育模式,特別是在商業教育方面。
“他想要重新定義教育。”暖暖說。
“不只是重新定義。”小雨補充,“是要創造一個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
就在這時,他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文件。這是顧天璟早年寫的一篇教育論文,標題是《未來商業人才的培養模式》。
論文中寫道:“傳統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標準化。它試圖用同一個模具來塑造所有人,這扼殺了創新和個性。未來的教育應該是個性化的,要根據每個人的特點來設計培養方案。”
“這倒是說得有道理。”林悅說。
_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