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雍正皇帝 > 三十六回 防事變調兵保皇位 爭功勞不惜當屠夫

      三十六回 防事變調兵保皇位 爭功勞不惜當屠夫

      方苞確實是見事精明,他一句警說出,把雍正和文覺全驚呆了。他們都癡癡地看著方苞,卻聽他冷冷地說道:“螳螂撲蟬,不知黃雀在后。前方戰事雖已告終,年、岳之爭也算不了什么大事,而北京才是一點差錯都不能出現的地方啊!圣祖歸天不滿一年,太后又溘然薨逝,此正是國家多事之秋。臣以為,這次大喪要和圣祖殯天時一樣,處處都要計慮周詳。”

      “那依你說,應當怎樣辦?”雍正緊盯著方苞問。

      方苞與鄔思道不同,鄔思道進時唯恐不詳,而方苞卻只是點破,并不直。聽到雍正問他,他也只說了一個字:“防!”

      雍正知道,這個防,就是防串連,防鬧事,防宮變,防造反。但這話只能心知,不能明說。便轉過臉來對文覺說:“你是和尚,做你的法事去吧。叫張廷玉來。”

      張廷玉很快就來了,他頂著滿頭滿臉的雪,卻又不便當著皇上的面抖落,叩見已畢說:“皇上,慈寧宮那邊諸事齊備,請皇上示下,何時起喪?”

      雍正心疼地看看張廷玉,關切地說:“快,快把身上的雪抖落干凈再慢慢地說。賜茶,賜座!唉,多虧方先生想了這個法子,讓搭了靈棚,不然兄弟們可怎么忍受?”

      張廷玉回答道:“臣要說的也正是這件事,三爺弘時和十四爺允禵都要叫臣來領旨,說各自分散開來在靈棚里哭靈,似乎與太后的大禮不甚妥當。守孝從來就是件苦差事,他們說,還是到太后的靈柩跟前去更好。”

      雍正聽了這活,不免吃了一驚,十四弟不愿進靈棚,自是情理中事,可是,弘時這小子怎么也摻和進來了,他想了一下說:“誰不是先皇骨血?凍病了也都是朕的罪過,你傳旨給太醫院,叫他們多派幾位醫生進來侍候。另外各處棚子里關照太監們輪流照管燈火、取暖的事,這次一定不讓一位皇親生病。該哭靈時都進到大殿里,回來就各歸各的靈棚,這樣就好了。廷玉,你到上書房和軍機處看看,看有沒有年羹堯或岳鐘麒的軍報。哦,對了,你叫德楞泰和張五哥來一下。”

      張五哥和德楞泰進來后,雍正皇上對他們說:“太后薨逝,人心悲痛,朕又豈能不悲不痛?可是,朕為天子,又不能不顧及到一些大事、急事,所以朕的靈棚就設在這康壽宮里,這里離太后的粹宮近一些,方先生在這里陪著朕也方便。德楞泰,你選二十名侍衛,日夜守候在這里,聽候召喚,不準擅離。朕給你個手諭,讓宮里的侍衛們全都聽你的調遣,你呢,要按方先生的命令行事。”

      德楞泰大聲說:“奴才明白。可是,領侍衛內大臣還有好幾位,他們要是有什么指令,我聽也不聽?”

      雍正說:“朕不是已經說過了嗎?你只聽方先生一人的!”

      “扎!奴才明白。定要護好皇上和方先生的安全!”說完他回身大步走去了。

      雍正在殿里來回踱步,緊張地思索著這個“防”字的奧秘和實施方案:“方先生,請你起草個手諭給張五哥,讓他現在就出去傳旨:順天府和兵、刑二部的衙役官軍,進駐到神武門,在那里關防出入;豐臺大營,要畢力塔親自帶領,進駐從前門到西華門南一段;西華門北,則要西山的銳健營選派一千人馬駐守;東華門要步軍統領衙門派兵駐守。所有入城兵丁都要自帶帳篷,準備露營。”

      他的話剛剛落音,方苞就寫好了諭旨,雍正接過來看過,又親自用了印璽,交給張五哥。五哥遲疑地接過詔書說:“奴才遵旨。不過東華門和西華門原來都是隆科多管的,原駐兵丁要不要調防?皇上的這個旨令是不是要告訴隆科多?”

      雍正知道,張五哥最是心細,怕他看出了自己的心思,便好撫慰說:“隆科多舅舅這幾天還要守靈,他顧不上這么多,就不要告訴他了。現在里里外外的所有事務,都由張廷玉管著,你傳完旨后,再告訴張廷玉一下好了。傳朕的話,兵馬進城后,一切都聽他的調度。讓他關照戶部,糧秣柴炭要供應充足,每個入城的兵士,先發五兩賞銀,大喪過后,朕還要另頒賞賜。五哥,你是先皇在世時的老侍衛了,你自己先就不要胡思亂想,朕這樣做,也是圖個平安,并沒有別的意思,你去吧。”

      這真是一個多事之秋,多事之夜,雙方的所有重要人物都在緊張地忙碌著。張廷玉奉旨來到上書房,查問有沒有西邊的軍報。上書房的人說,軍報向來是保存在軍機處的,這里也沒有見到年羹堯的任何奏章。張廷玉腳步不停地又來到軍機處,卻見這里只有劉墨林一個人在。便問道:“你什么時候回來的?怎么今夜就你一人當值?”

      劉墨林說,“回張中堂,我奉旨去南京辦差,今晚剛剛回來。一回來,就聽說了太后薨逝的事,所以就急急地趕了進來,還想向您報告此行的一些事情。今夜在這里守值的是那位叫做那蘇的章京,可他被隆科多傳去有半個多時辰了,卻一直沒回來。我見這里沒人,才守在軍機處的。中堂,軍機處這地方,怎么能說走就走,也不留個看門的呢?”

      劉墨林說的事,也正是張廷玉要追究的事,可他當了這么多年宰相了,心里的事再多,也從來不在臉上透出來。他吩咐劉墨林:“你去兩江辦差的事,回頭給我寫個節略,我抽空看看再說。太后的事一出來,我都忙得腳不點地了,哪還顧得了別的。哎,你在這里看沒有看見有年羹堯的軍報,萬歲等著要呢。”

      劉墨林連忙打開大柜子取出案卷來,一份一份地查了一遍:“中堂,這里沒有啊!不過,像這些軍情急報什么的,有時十三爺和十四爺總是隨身帶著,您去問問他們不就知道了。”

      張廷玉抬腳就走,可是,又回來了:“外邊進來了折子,總該有底檔吧?你幫我查查,要有,看看是誰取走了?”

      劉墨林把手一攤:“中堂,底檔都鎖在那邊柜子里,那蘇帶走了鑰匙,我打不開。咳,他正在當值,怎能總不回來,您稍坐一下,他就來了。”

      張廷玉心里這個急呀!他是太后大喪的總管,里面有多少事等著他去料理啊,他能在這里閑坐嗎?可是現在他急也沒用,便只好坐了下來,端過劉墨林給他倒的茶了喝了一口,鎮定一下自己的情緒問:“哎,對了。劉墨林,你去看了蘇舜卿嗎?最近你們的事進行得怎樣了?”

      劉墨林苦著臉說:“謝中堂關心,可是,我們的事卻越辦越難了。萬歲爺一道圣旨頒下,她倒是可以脫籍了,可是,我還得有銀子去贖她呀。這不,眼下就正和徐駿徐大公子叫著勁哪。那老鴇認錢不認人,我出三千,徐駿就出五千,我好不容易借到了五千,姓徐的又漲到了八千,現在他又出一萬了!我一個窮書生,怎么敢和他這位花花公子比富呢?今天我回來后去見了舜卿,她身子比我走時大不一樣了,見到了我,她一個勁地哭,說她恐怕等不到那一天了。我聽了心里很難過,可是,又無力安慰她。唉…”

      看著劉墨林心事沉重的樣子,張廷玉又想起他死去的兒子來。兒子也是愛上了一位青樓妓女,并且是在父親的逼迫下夭亡的。想想兒子,再看看劉墨林現在的遭遇,他覺得十分同情,便說:“我告訴你一個消息,略等一下,大概有三、四千銀子就可以把這事辦成。”劉墨林吃驚地瞪大了眼睛,聽張廷玉繼續說下去,“五天前,我和萬歲說起徐乾學欠了國庫銀子的事,我問,看在他是先朝老臣的面子上,可否減免一些?十萬銀子他是拿不出來的。萬歲當時就氣憤地說,哼,不怕欠債的精窮,就怕討債的英雄!徐乾學原來黨附明珠,現在他的兒子徐駿又黨附明珠的兒子揆敘,狗父犬子,狼狽為奸,斷不能讓他們虧空一兩銀子!墨林,你可以把皇上這話悄悄地告訴舜卿,叫她把心放寬,很快就有消息了。實在有難處時,你再和我說一聲,我不會看著不管的。”

      劉墨林感激地對張廷玉說:“中堂,我和舜卿在這里先謝謝您了。有您這句話,舜卿會好起來的。哎,對了,我正要向您報告一件事。今天我回到京城,就聽到了一些謠。有人說萬歲爺登基時就時辰不正,硬是后來給‘(擁)雍正’了,這就違了天意。還有人說,今年正月里天就打雷,這不是個好兆。年羹堯昔日就和阿哥們交好,如今要帶兵殺回京城了。從舜卿那里出來后,又在街上聽說,早年流傳的命相書《黃孽歌》又出世了,那上面有句話說:‘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雍正年間正該著天下大亂。我聽了有點心慌,就去找了范時捷,據老范說,年某在西疆拔扈得很,他倒聽人說,年已經兵敗自殺了…”

      說者無心,而聽者有意!張廷玉早就知道了外面的謠很盛,可是,說年羹堯兵敗自殺這還是頭一次。聯想到剛才雍正皇上急著要他去查問軍報的事,就更加覺得有些不妙。他攔住了劉墨林的話頭說:“別說這些閑話了,快去看看那蘇這狗奴才到哪里去了,快叫他回來把軍報的底檔找來給我!”說話間,他的臉色已變得十分可怕。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