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8章238.尾聲的余波十四
玩笑歸玩笑,但不失為一個壓馬路的好話題。
曾經或多或少地,每個人都做過明星夢。
如今明星夢被時代割開一分為二,又出現了一個更親民化的網紅夢。
繼承前者的便是近些年選秀場上的深情選手,他們坎坷經歷,常常揮灑著淚水將夢想掛在嘴邊,悲哽聲中高呼夢想。
大有一種將夢想與成名畫等號的嫌疑。
因為他們總把實現夢想掛在嘴邊。
實現夢想短短四個字,但其中又蘊含著多少山重水復的里程?
而這些年輕的面孔在追索的道路上,又如何確認自己已經抵達終點了呢。
大抵是得先成名再說。
民國時期的超大號明星不都說了嗎――
“成名要趁早。”
如果張女士泉下有知,知道自己當初無心一句話就這樣被后人狠狠記住并當成指導思想,定會幽幽地再寫出幾段荒誕文字。
其實換個角度,這話放在今天一點問題也沒有。
就按字面意思推敲,成名不趁早難道趁晚嗎?
依靠成名去獲利的人,趁早出名很重要的好不好。
連騙子都知道跑得快的重要性。
這樣來看成名似乎又與獲利畫上了等號。
可掙錢不寒磣啊。
搞得那么復雜,難道哭不算時間的嗎?
所以說群眾才是基礎。
其實對于生活在現實當下的普通人,無所謂明星夢還是網紅夢,它們都代表著一夜成名,被廣泛認可,最后名利雙收。
群眾是樸實的,可能連名都無所謂。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
這樣的夢境其實更符合今天。
生活太苦了。
都過得不好倒也沒什么。
問題是手機里的世界太過絢爛,手機外的生活太過暗淡。
可沒辦法,手機又是群眾的第三只眼,還不是那種能睜一只閉一只的眼。
凡事就怕比較。
網絡時代的全民狂歡,借由社交媒體與短視頻平臺的強大影響,明星與網紅的誕生顯得格外輕松。
這就更加激化了一種社會矛盾。
“我長大要當網紅”
什么老師醫生警察科學家,如今的小學生主打一個務實。
比起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孩子們在鏡頭前才更像是追逐夢想的一群活生生的人。
聚焦欄目里,有一個關于孩子沉迷于手機的報道,當記者問幾個孩子“長大了想做什么?”
孩子們一致說:想當網紅。
記者又問:為什么啊?
一個孩子的表情像是感到自己被愚弄了,就像課堂上老師用哄孩子的語氣在問:1加1等于幾呀?
這還用問嗎:因為當網紅能掙錢啊。
節目里孩子們開心地笑,那笑容實在打動人,絕不是哥哥們如何對著鏡子苦練能夠模仿出的。
這里可以給哥哥們出個劍走偏鋒的奇招,說不定真能奏效。
宣環節導師再問你的夢想是什么,就說搞錢,也別聲淚俱下,說的時候要開懷大笑。
說不定真能脫穎而出。
這可不是沒有根據的胡說八道。
就讓那些想成為網紅搞大錢的孩子看到,肯定得粉一個,直接共鳴了啊。
這還不是偶像?這特么絕對偶像。
也能讓早已咽不下苦情戲的中青年觀眾多多少少在黑暗中找到一絲曙光。
因為這才是最真實的夢想啊,你成為廣大掙扎在貧困線人群的嘴替啊。
網上針對此話題的討論中,有一條相當高贊的評論。
“我三十五歲依然在辛辛苦苦上班為錢發愁,人家(網紅)二十歲就買賓利住豪宅。”
這也就不怪孩子們打小就做網紅夢了,誰讓如今的孩子們小小年紀就開了第三只眼呢。
可孩子到底是孩子,只有打工人才深有體會夢于現實云泥間的天差地別。
人家楊戩確實也開了三只眼,可人家的舅舅是玉帝。
打工人的夢終究只能是夢啊。
那怎么辦呢。
“別做夢不就行了。”
李安笑笑,二人停在了一家奶茶店門前。
小米老師報號取杯,兩個人繼續向前走去:“連夢都不讓做,那還能做什么?”
“能做什么就做點什么唄。”
說到這里李安就不得不提到老李了,“你看我爸,守著礦場一輩子幾乎沒有見過什么外面的世界,年輕的時候沒日沒夜地出力,那么拼命地干,最后也沒掙下什么家業,臨到馬上退休了,腿還烙下了病,人家每天不是過得也挺開心的。”
小米老師:“叔叔是境界高。”
李安:“啥境界啊,我記得那是我高一的時候吧,要么就是初三,有一次不知道廠里從哪弄了一批野豬肉,要低價處理給廠里職工,一斤才六七塊,就屬他搶得最兇。”
小米老師撇嘴:“為什么心里沒點數嗎。”
李安樂:“是是,前面有個小公園是不是。”
小米老師探頭望去:“好像是。”
李安:“累不累?”
小米老師:“不累,走啊走啊,好像里面有個山。”
李安:“走!”
片刻,
“我爸只是時代的一個縮影,其實他是幸運的,那個時候還招工,你可別覺得下礦不是什么好工作,只是我們現在看這是份苦力活,又臟又累對身體還不好,那放到當時多少人搶這份工作。”
“搶上了就是工人,搖身一變就成吃公家飯的了。”
“逢年過節廠里還發點東西,不知道周圍的人多羨慕。”
小米老師點點頭,雖然沒有親身經歷過,但是從李安的描述中她還是能體會到那個時代的另一面。
“現代人對于幸福的定義已經變了。”小米老師有些感慨。
李安:“那不變的是什么呢?”
小米老師想了想:“對幸福的追求。”
李安:“我想無論什么時代,每個人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都是一樣的,只不過美好生活是什么,這不是單一個體能夠決定的。”
“今天大家把豐厚的存款和美好生活之間畫上了一個等號,事實上這也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由無數個群體事件共同作用的結果。”
“工業革命無疑是這個進程中的重要轉折點,它徹底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
“大規模的機器生產取代了手工作坊,商品經濟空前繁榮,錢從這個時候就變得重要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