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帝知道她說的有道理。這是當前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可天不隨人愿。他眉頭沉郁,神色難看:朕已經下過旨意,但晏東凰太過狡猾,她事先安排重重護衛圍住了盛家,朕派去的人根本見不到盛景安和他的母親。戚芳菲一怔:皇上可以多派一點人過去。晏東凰還安排了五千精兵,守在東華門外三里處。昭明帝深深吸了一口氣,這么多人守在那里,若朕派出去的人太多,這五千精兵就會阻止他們出宮,御林軍更靠近不了國公府。戚芳菲一愣,這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那……那皇上下旨調京畿營入城護駕呢晏東凰還安排青鸞軍守住了九大城門出口,傳旨之人出不去。昭明帝搖頭,就算能出得去,京畿營一旦調動,郊外二十萬青鸞軍只怕會立時大軍壓境,到那時就更無轉圜余地了。戚芳菲臉色大變:這……這豈不是毫無辦法了昭明帝焦頭爛額:朕暫時想不出辦法,晏東凰已經命人砍了楚家長子的手,逼太后出宮。若太后真的去了,只會淪為她的人質……皇后,朕現在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戚芳菲神色驚惶,訥訥不成。短短一天之內,晏東凰就做好如此縝密的安排,看起來完全不像是臨時的決定,但……但成親之前,長公主確實沒有任何要調兵作亂的跡象。難道這就是一個征戰沙場的長公主的能力她站起身,慢慢在殿內踱著步子,想迫使自己冷靜下來,盡快想出一個應對之策。盛景安新婚夜給晏東凰下毒一事,是她震怒調兵的最大元兇。但東凰絕不是愚蠢沖動之人,她若只想對付國公府,只需把國公府圍起來,然后進宮跟皇上稟明一切,皇上自然會為她做主。除非她可以確定,這件事指望不上皇上。甚至連皇上也是謀害她的元兇之一。戚芳菲輕輕吐出一口氣,心頭無端生出些寒涼之氣,她轉頭看著昭明帝,從他緊皺的眉頭能看出他的焦躁,從他眉眼陰鷙能看出他的怒火。只是就算有滔天怒火,眼下也被恐懼和不安取代。戚芳菲很想問問他,如果盛景安所作所為不是出于皇帝授意,寵妾滅妻一事跟皇上完全無關,皇上此時還會焦慮不安嗎應該不會。他會認為晏東凰所做的一切都是源于誤會,他會震怒,會強烈斥責國公府的所作所為,會替晏東凰討一個公道。因為晏東凰是皇族公主,別說軍功如何,僅這層身份,就容不得她的丈夫羞辱她,謀害她。羞辱長公主就是羞辱皇族。若無皇上授意,盛景安有這個膽量嗎一直疼愛的妹妹發生這種事,皇上只會擔心她中的毒,擔心她的安危,甚至完全理解她調兵之舉是出于無奈。他會任由晏東凰發泄,把所有該殺的人都殺了,然后等晏東凰進宮,或者他出宮去,面對面把所有誤會解釋清楚——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戚芳菲身上,她會盡快做出解除誤會的決定,并極力補償賜錯婚事帶給晏東凰的一切傷害。可她到底不是皇帝,無法替皇帝做決定。皇上。戚芳菲走到他跟前,在圓凳上坐下,您對沈家是如何處置的昭明帝一怔:沈家戚芳菲點頭:沈家庶女沈筠跟鎮國公私相授受,未婚先孕,無名無分住在國公府,對盛景安來說是欺君,對沈筠來說是辱沒家風,敗壞名節。若嚴格追究起來,沈筠是可以被亂棍打死的。昭明帝沉默著,不發一語。長公主成親當晚,他們下毒謀害,試圖以斷腸散的解藥威脅長公主,這是以下犯上,更是欺君;沈家教女無方,縱容女兒無媒茍合,辱沒世家門庭的清譽,于新婚夜羞辱長公主,罪無可恕。昭明帝眉頭微皺:你的意思是懲治沈家盛景安和沈筠二人欺辱長公主,自然是兩家都要承擔這個責任。皇后說著,面上浮現些許遲疑,只是沈家是德妃妹妹的母族,若真要問罪沈家,勢必要讓德妃傷心。她有什么資格傷心昭明帝冷道,沈筠有孕兩個月,證明她跟盛景安勾搭在一起至少三四個月,這么長時間,德妃連一點風聲都聽不懂只怕是她有意縱容,才造成如此丑聞!昭明帝渾然忘了自己才是罪魁禍首,是幕后主使。作為一國之君,他不但要把責任完全摘出去,更是從心里說服自己,這些都是別人的錯,跟他毫無關系。他是天子,怎么會有錯皇上。戚芳菲想了想,若皇上信得過臣妾,不如臣妾出宮一趟,跟長公主把誤會解除清楚,并告訴她,皇上會依律處置盛景安和沈筠,絕不會姑息任何一個膽敢謀害長公主之人。昭明帝一驚:你要出宮戚芳菲點頭:臣妾是女子,以前跟長公主關系也不錯。臣妾去跟她談,可能會讓她覺得可信一些。昭明帝聽到這句話,忽然想到一個人。鳳陽公主晏玉姝。昭明帝心念急轉,朝皇后說道:你去跟晏東凰談,盡量拖住她,朕會派人把鳳陽公主接進宮——皇上,鳳陽公主身體不太好。戚芳菲皺眉,她上個月不是剛生了孩子嗎還沒出月子,而且鳳陽公主的婆母不是個好脾氣,這個時候召她進宮是不是不合適特殊時刻,還有什么比社稷安穩更重要昭明帝冷道,朕安排你出宮,你自己小心點,跟長公主說話盡量心平氣和,放低姿態,不必太過強硬,以自己的安危為重。戚芳菲垂眸:臣妾遵旨。昭明帝轉頭:李德安,皇后出宮的陣仗盡可能隆重,務必讓滿朝文武都看到朕勸說長公主的態度。皇上。李德安遲疑須臾,與其讓皇后娘娘興師動眾出宮,奴才覺著,還不如讓鳳陽公主去勸說長公主。鳳陽公主跟長公主感情好,動之以情,是不是比威脅效果更好一些昭明帝轉頭看著他,目光懾人。李德安臉色一白,忙跪下解釋:奴才的意思是,皇上把鳳陽公主帶進宮做人質,萬一讓長公主起了逆反之心,豈不是弄巧成拙,更無法收場李公公考慮得在理。戚芳菲沉吟,皇上,鳳陽公主跟長公主感情非同一般,不如先讓她去勸一勸,說不定能解開誤會。昭明帝沉默良久,緩緩點頭:李德安,你親自去傳旨,命鳳陽公主走一趟青鸞長公主府。見到東凰之后,她該怎么說,該怎么做,你提點著一些。奴才遵旨。李德安領命,隨即恭敬問道,那楚家那邊暫時就不理會了長公主可是親口說過,若兩個時辰之后見不到太后,會派人把楚元簫的一條腿送進宮給太后過目。昭明帝臉色剛有所緩和,聞又沉了下來:跟楚家有關的消息,不必再稟到太后那邊。李德安心頭一冷,連忙應下: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