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聲音極大,大半個樂春堂的客人都朝這看了來。中年人冷笑幾聲,從懷里掏出一個小布袋,塞到老婦人手里:“只有你來招呼我,很好,很好,這東西就給你當賞錢了!”
老婦人也不知是什么東西,打開布袋一看,整個人都一下僵在了那里。幾個多事的客人也湊上前來一看,人人出一陣驚呼。
布袋里,居然是六只金錁子!
這六只金錁子看著足有一、二兩一只,給一個老媽子出手如此之闊氣,滿座只怕在無人能夠比上!
老婦人只怕這輩子都沒有見過這么大一筆財富,手都抖了:“先......先生,您,你給錯了吧......”
中年人哈哈大笑:“沒有給錯,我周寶良別的沒有,可就是有錢!樂春堂狗眼看人低,連我周寶良都不認得,哈哈,哈哈!”
說著大笑幾聲,拂袖而去。
一眾人聽到“周寶良”這三個字,人人目瞪口呆。老鴇也在那里怔了半晌,忽然狠狠的對身邊的龜公抽了一巴掌:
“你個瞎眼的東西,竟生生的把一個財神爺爺給放跑了!”
王恒岳哪里認得這個周寶良是誰,李逸風低聲說道:“這個周寶良不是一般人物,是樂山最大的一個商人,原是從一個跑堂伙計開始跡的,后來一直都在成都、重慶這些大地方做買賣。所以在樂山這個地方,大家只知道他的名字,卻沒有幾個人真正的見過他,也難怪大家都不認得。他和前總督錫良關系要好,就連四川盧比都是他一手操辦的。”
所謂“四川盧比”,指的是在英國人侵入西藏,西藏門戶洞開后,英印商人可自由到西藏進行貿易活動。在雙方互市中,英方為保持經濟上的進一步滲透,遂將其東印度公司制造的盧比銀幣,由印緬地區源源不斷大量輸往藏地,幾乎成了西藏地區的通行貨幣。印度盧比在西藏地區的廣泛流通,嚴重破壞了藏地財政金融秩序,引起清政府一些上層人物的關注和不安。
光緒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四川總督錫良就此事上奏朝廷,提出鑄造仿照盧比的漢文銀元,用以抵制印度盧比并充藏餉的建議。
清廷對其建議很重視,于十二月二十四日下諭:“著財政處、戶部議奏。”主管財政處大臣奕勵等遵旨議復錫良奏折后,同意在四川銀元局仿造印度盧比式樣鑄造新式銀幣,隨后,川滇邊務大臣趙爾豐很快著手此項工作,在成都造幣廠采用新式機器,開始大批量鑄造仿照印度盧比形式的銀市。印度盧比正面鑄有英國王側面頭象和英文國王名字,背面鑄有英文“一印度盧比”及鑄造年份。
而四川仿鑄之銀元,正面采用光緒皇帝的側面頭像,背面鑄有“四川省造”四字,四周環繞花草紋飾。面值分別為一元、半元及四分之一元三種。此種新式銀幣,是我國最早有人物圖象的銀幣,也是唯一有帝王頭像的銀幣。
人們稱這種仿造幣為“四川盧比”、“藏洋”等等。西藏民間還稱之為“趙爾豐錢”。銀幣造出后,大批運銷打箭爐以西,推行到康藏地區,作為當地主幣流通行使。因其成色純正、工藝精美,深受當地商民歡迎。當地財政機構也采取相應措施,在稅收中,只收四川盧比,不收印度盧比。
盡管其流通區域不廣,僅行用于康藏地區,但在晚清抵制和驅逐洋元侵灌我國商品市場方面確實揮了積極的作用!看更多誘惑小說請關注微信npxswz各種鄉村都市誘惑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