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上龍登杰沒有說話,可卻隱隱猜到什么,眉頭漸漸鎖了起來。
王恒岳早就知道他們會有這樣推辭,也不在意:“榮縣的難處兄弟原也是知道的,所以兄弟想自己設法,也不為別的,想在榮縣尋找地方打上兩口鹽井......”
“什么?”李燊春三個人一齊叫了出來。
“打上兩口鹽井。”王恒岳重復了一遍自己的話。
李燊春連連搖頭說道:“這個恐怕不妥吧?”
“銀子都由兄弟自己設法,不要縣上拿一兩銀子出來。”王恒岳也不搭理,自顧自說了下去:“非但如此,只要鹽井開辦了,自然不會虧待諸位。鹽照能夠順利批下,鹽井能夠順利開采,兄弟的意思是,也算幾位股份在內。”
這話就大不一樣了。
各地開采私鹽者甚多,鹽照不鹽照的另一擋子事,只要按例孝敬,各方擺平,朝廷的手哪里還伸得了那么長?
采鹽絕對不會虧損,不然歷朝歷代也不會有那么多冒著殺頭罪名去當私鹽販子的了。這算上干股在內再妙不過。
王恒岳又是個當兵的,萬一將來出了事,大可以往他頭上一推了事。
“這個......”李燊春手指在酒桌上敲打著,和李淇章用眼神交流了下:“王隊官的苦楚,我等自然清楚得很,想方設法解決軍餉問題,為朝廷分憂也是忠心可嘉......”
“不可。”
話還沒有說完,龍登杰搶先打斷了他們的話:“王隊官有難處我也知道,新軍守衛榮縣,打跑土匪,我等榮縣父老都感激得很。王隊官若是缺餉銀,我便號召大家募捐,總拼著法子也要為新軍解難。但開采鹽井,卻有些壞了規矩。”
王恒岳不動聲色,聽龍登杰說了下去:
“榮縣采鹽,原有規矩,我榮縣有鹽井三十七眼,自流井、貢井總數亦只有六十一眼,凡每增加一眼,減少一眼,除要由自流井縣丞署和榮縣貢井縣丞屬下鹽照之外,還需由‘富義廠’、‘富榮廠’股東批準才可以進行,豈有說開就開的道理?”
滿清雍正八年,分設了富順縣自流井縣丞署和榮縣貢井縣丞署。分屬富、榮二縣的自流并、貢井,由于相距不過十里,在鹽業生產中逐漸聯為一體,合稱“富義廠”、、“富榮廠:。兩地雖仍分屬兩縣,但已“地方稱自貢,鹽場稱富榮”。
而龍登杰之所以堅決反對,也是有他的考慮在內!看更多誘惑小說請關注微信npxswz各種鄉村都市誘惑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