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風情大是別致。這里沒有一條馬路全城都是石板路。大街寬不過十來米,小巷窄的只有二三米,外出代步最風行的就是轎子。
這里太太小姐們坐的轎子叫“丁子拐”。
所謂“丁子拐”就是三個人抬的轎子。而平民百姓坐的是兩人抬的“雞蛋殼”。
這時過來了頂“雞蛋殼”,兩個轎夫對唱的口調讓從來沒有聽過的王恒岳、馬嘯和皮特忍俊不禁。
前面的轎夫唱一句“天上明晃晃。”后面的轎夫應一句“地下水凼凼。”“天上一把刀。”“地上有槽槽。”“左邊一朵花。”“她就是你媽。”
皮特笑的連連鼓掌,不斷的豎著大拇指說唱的好聽,可惜一會轎子就去的遠了,讓皮特惆悵不已,戀戀不舍。
“那人在做什么?”王恒岳忽然指了指前面。
朝前看去,一個四十來歲的男人頭頂板凳跪在地上,邊上是個飯攤子,飯攤子老板和吃飯的人都此都無動于衷。
秦廣成笑了一下:“這個攤子叫‘涮棒湯’,那個跪在地上頭頂板凳的人吃白食的。”
“哦?‘涮棒湯’是什么意思?”王恒岳大是好奇。
所謂“涮棒湯”其實就是從大飯店搜集的殘羹剩菜。飯攤子收回來摻幾瓢水灑把鹽一煮看起來還是“油冒冒”的。窮人花三五個小錢買一碗還吃得樂呵呵的。末了還要自我解嘲,把骨頭叫做狼牙棒,蒸肉皮叫關刀肉,魚骨頭叫篦子魚。
當然其中也有吃飽喝足卻腰無半文的“白食”者,攤主便按老規矩懲罰讓其跪在地上頂板凳以示懲罰。
這么懲罰雖然丟臉,但有些餓極了的,或者無賴也大有人愿意這么做的。
“看到涮棒湯,肚子倒餓了。”秦廣成拍了拍肚子:“走,兄弟,我請你們去‘陳麻婆飯鋪’吃飯去。”
“陳麻婆飯鋪”原來叫“陳興盛飯鋪”,同治元年開業,由其妻陳麻婆掌灶、烹制的豆腐麻、辣、鮮、燙等,頗受顧客的喜愛,食客稱其“麻婆豆腐”,隨之改為“陳麻婆飯鋪”。
“麻婆豆腐”大名,在王恒岳那個時代全國各地可見,可沒有想到今天在這里見到最正宗的了。
一見“陳麻婆飯鋪”,掌柜的親自迎了出來,滿臉帶笑:“秦掌柜的,您有些時候沒有來了。”
“生意實在繁忙。”秦廣成拱了拱手:“今天帶幾位朋友來吃飯,還是老樣子。”
掌柜的面露難色:“秦掌柜的,您多包涵,樓上雅座已經有人在了!”看更多誘惑小說請關注微信npxswz各種鄉村都市誘惑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