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那越王來申訴,宮里頭必然頭痛,朝臣肯定也會群起攻之,沈傲倒是不怕有人敢拉扯到自己身上,誰不識相,他不介意一巴掌把這不長眼的東西拍死。問題是人家若只是議論海政,施下壓力,革除海路新政,那可就白忙活一場了。
沈傲捂住臉,真不知道該說什么才好,如此坑爹的事,竟被自己撞到,也算是時運不濟了。
他立即道:“你們在這兒等著。”
校尉見沈傲離座去耳室,忍不住道:“郡王哪里去。”
沈傲道:“些日志。”
狼狽的到了耳室,準備下文房四寶,蘸了墨水提筆寫道:“嗚呼,噩耗傳來,悲不自勝,余讀圣人書,享圣學教化,若非百密一疏,何止如此……”
這日志的意思是,這種爛屁股的缺德事可和沈傲一點關系都沒有,主要的問題是他太過善良,居然還相信這個世界還有愛情,更相信人心本善,誰知釀下這等事出來,說一千道一萬道,反正這事兒沈傲先撇清了再說。
等他把日志寫完了,神色恢復如常,拍拍手,又回到正廳:“事情已經出了,還能怎樣,越國也是君子之國,想必也不會追究。你們先回去吧,回去告訴船隊,繼續按計劃航行。”
叫走了傳報的校尉,又將幾個博士叫來,將事情的原委說了,幾個博士也是嚇了一跳,好歹是讀過圣賢書的,道德上終究還有底線,只是這個時候最重要的事將事情的影響降到最低,一個博士道:“眼下當務之急,是立即上疏請罪,先讓宮里有個準備。”
另一個道:“不可,不如先壓著,先和越人談一談,許些好處,教他們不要聲張。”
“死了這么多人,越人哪里肯干休,依老夫看,這事兒肯定是捂不住的。”
大家你一,我一語,爭個不休,沈傲只是托著下巴沉思,突然道:“人殺了就殺了,兩國邦交,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娘的,本王不怕,那狗屁越王敢去告御狀,看本王如何收拾他!”
這一句話振聾發聵,卻是把博士們嚇了個半死,磕磕碰碰,死了這么多人,說的倒是輕巧。還當人家不敢去告御狀,真當越王是好欺的,這里是大宋不是大越,人家憑什么聽你的。
“王爺,萬事還是謹慎周全的好,依老夫看,那越王……”
沈傲擺擺手:“你們不必勸,我又辦法收拾他們。”接著道:“眼下當務之急,是先把消息遞出去,另一方面,立即下個***到鴻臚寺去,告訴楊林,藩國有什么舉動,立即快馬回報,不要耽誤。至于其他的,去他娘的吧。”
沈傲說了一句粗話,很光棍的走了。有時候他覺得,既然到了泉州這種地方,他是不是太文雅了,做人還是直來直去的好。
這消息,根本就壓不住,不多時,整個泉州那邊便傳開了,泉州人的議論和士林清議截然相反,這些人聽了,非但不覺得奇怪,反而覺得是在太稀松平常,換做是他在那什么大越國港口,肯定是第一個沖上去撈一票的。這泉州民風彪悍,禮節什么的雖然看重,卻也最重實利,燒殺搶掠算什么,好像大家沒有跑過海似的,跑過海的人和見慣了跑海的人若是虛談什么仁義道德,就和***津津樂道從一而終一樣虛偽。
更有一些家眷跟著船隊跑船的,更是越發不可收拾,天天朝鄰里大聲嚷嚷:“我家大順兒腿腳快,這一趟回來,說不準能提攜咱們全家住進騎馬坊去。”
騎馬坊是城中富戶聚集的地方,意思是他家男人這一趟說不準能搶到不少寶貝。
這種議論比比皆是,就是泉州的士子,雖然也會搖頭晃腦幾句:“情何以堪,情何以堪。”背地里卻又捶胸頓地:“人生當如此,為何學生沒有隨船去增長見聞。”
由此可見,這泉州人的民風可見一斑。所謂一方土養一方人,泉州多山靠海,十個人里一個是良民,五個是強盜,還有四個大致也是強盜,別看平時這些人老實巴交,兇悍起來抄起家伙什么事都做得出。
等沈傲那句去他娘的傳入眾人耳中,更是引來不少人交口稱贊:“蓬萊郡王……是個實在人!”這句話若是教沈傲聽了,真不知是該哭該笑。
既然轉運司那邊放了話,只當這事兒沒有發生,泉州又恢復了平靜,正在這個時候,也有不少宅子里,有人交頭接耳,接著便又人寫了書信,吩咐了家人,那些家人,立即騎馬出城,以極快的速度,朝汴京趕去。
更有一些大戶,甚至直接用信鴿傳信,估摸著只用三四天時間,汴京那邊就回有回音傳出。
這一樁樁事,肯定都是極為隱秘,這些傳出消息的人,若是出門,肯定又是一團和氣,口里稱頌蓬萊郡王恩德的。看更多誘惑小說請關注微信npxswz各種鄉村都市誘惑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