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過程中,李超人表現得極為謹慎和老練,更多的是在傾聽,臉上始終保持著謙和而專注的神情。
當被問及看法時,他的回應非常精煉且留有余地。
“趙先生和王先生所,很有見地。”他微微頷首,“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確實是根本所在。內地市場廣闊,潛力毋庸置疑。只是…商業行為,需要遵循其固有的規律,也需要一個穩定、可預期、有章可循的環境。這需要時間來觀察和適應。”
他提到了“規律”“環境”“時間”,這些都是關鍵點,但他沒有深入,更沒有做出任何承諾。
他甚至巧妙地反問了一句,帶著探究的意味:
“說起來,我很好奇,像趙先生這樣年輕的才俊,對于未來,更看好哪些領域可能率先有所作為呢?”他把問題拋回給趙振國,既表達了興趣,也是一種試探。
趙振國籠統而充滿信心地回答:
“我認為,凡是與國家現代化建設緊密相關,與老百姓衣食住行息息相關的領域,都充滿了機遇。比如改善基礎設施,提升制造業水平,發展輕工業滿足民生需求等等。這片土地正在蘇醒,幾乎處處都蘊含著機會,關鍵在于怎么去做,怎么找到一個結合點。”
老人聽著他們的對話,大多數時間只是微笑不語,如同一位穩坐釣魚臺的舟子,任由年輕人去交流、碰撞。
只在關鍵處,他會插上一兩句,點撥方向,卻不涉足具體。
“是啊,結合點很重要。原則是堅定的,方法可以靈活嘛。膽子要大,步子也要穩。”他看了一眼李嘉誠,語氣平和卻意味深長,“李先生是見過大風浪、辦過大實業的人,經驗豐富。以后啊,你們年輕人要多向李先生這樣的前輩請教學習。”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