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非常尖銳,直指核心。
趙振國非但沒有被嚇住,反而覺得機會來了。
他深吸一口氣,將自己報告中構思的核心觀點,用更加口語化、更謹慎的方式闡述出來:
“李同志,我認為這關鍵在于管理和引導,而不是一味禁止。我們可以設定規則,比如限制個人持有住房的數量,對交易價格進行必要的監督,征收相應的稅款,確保其是在滿足自住和改善需求的范圍之內進行。
“這不同于資本主義的囤積居奇。我們是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探索一種補充模式,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解決人民的實際困難。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也提到過......”
他巧妙地引用了一些經典著作的片段,來為自己“離經叛道”的想法涂抹上一層保護色,同時著重強調“補充”、“解決實際困難”、“有利于社會穩定”。
接下來的問詢,完全超出了常規的“審問”范疇,更像是一場關于城鎮住房政策的小型研討會。
趙振國有理有據,結合實際情況,談論住房短缺的現狀、潛在的風險以及有限度放開管理的可能性。
他甚至謹慎地提到了“商品房”的雛形概念,當然,用詞極其小心,包裝成“試點建設部分面向特定群體的有償分配住房”。
李調查員的問題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具體,顯然趙振國的這些話,觸動了他,或者說他背后的人,真正關心的一些議題。
這場問詢,遠超趙振國的預期,持續了整整一天。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