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被徹底點燃了求知欲和緊迫感的技術人員,如同發現了新大陸,將這些從“模型逆向分析”中得出的“先進設計理念”,認真地記錄在草稿紙上,反復討論、驗證其合理性和可實現性。
趙振國還恰到好處地引用了一些能夠通過公開渠道獲得的、外軍同類裝備的性能數據作為對比,那巨大的差距,赤裸裸地擺在面前,刺痛著每一個人的神經,也堅定了他們必須迎頭趕上的決心。
這些來自“模型啟發”的直觀認知和初步設想,被巧妙地融入正在撰寫的絕密計劃書中,成為了“借鑒國外先進設計理念,針對性提升我坦克火力、防護及戰場生存能力”最形象、最具沖擊力的佐證。
經過一周晝夜不停的奮戰,一份厚達數十頁、凝聚了整個小組心血的《關于緊急提升59式主戰坦克火炮系統及關鍵子系統性能的若干思路與初步行動計劃》終于定稿。
這份報告邏輯嚴謹,論證層層遞進。
它既毫不避諱地指出了59坦在面對潛在威脅時存在的巨大技術代差和隨之而來的戰場風險,又清晰地勾勒出一條通過“立足自身攻關與尋求外部技術借鑒相結合,兩條腿走路”來實現快速技術突破的可行路徑。
報告中甚至包含了初步的成本估算和幾個關鍵節點的時間表,顯得務實而迫切。
王新軍拿著那份沉甸甸的、關乎共和國鐵甲鋒芒未來的計劃書,和趙振國一起,懷著緊張而期待的心情,踏入了父親的書房。
書房里,王克定正坐在寬大的書桌后,鼻梁上架著老花鏡,在審閱著什么文件。
聽到動靜,他抬起頭,目光透過鏡片落在兩人身上,拿起手邊的一份文件,遞向了趙振國,語氣平和卻帶著一種事件告一段落的沉靜:
“振國,你先看看這個。你老家的事情,基本算是結束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