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1章
李明越說越激動,對底層農民疾苦的同情,對那些阻礙生產發展、漠視群眾利益的官僚作風的憤怒,以及對國家前途的深切關懷,在這一刻如同決堤的洪水,沖垮了他最初的緊張和恐懼。
他忘記了自己面對的是何等高級別的領導,心中只有一個念頭:要把這血一般的事實和道理,說清楚!
“我親眼所見!社員們,在交出國家規定的征購糧后,看著自家院里多出來的糧食,那種高興勁兒......他們說,從來沒覺得日子這么有奔頭!可轉眼間,這點奔頭就被......就被活生生掐滅了!”
李明的話語,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充滿了真摯的情感,像一把重錘,敲擊在不少與會者的心上。
他所提出的問題,直指當時關于農村政策爭論的核心——要不要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
要不要承認并推廣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生產責任制?
會場里一片寂靜。
有人動容,有人沉思,也有人臉色變得更加難看,這個年輕記者充滿感情的敘述,比任何冰冷的指控都更具穿透力,他點燃的,是人們對“吃飽飯”這一最基本訴求的共鳴,以及對阻礙這一目標實現的勢力的天然反感。
真理,有時候就在這最樸素的訴求和最簡單的事實對比中,熠熠生輝。
鄧老輕輕叩了叩桌面,那聲音不大,卻像定音鼓般讓所有人的心神為之一肅。
“李明同志,”鄧老的聲音平穩而深沉,帶著一種穿透紛擾直指核心的力量,“你剛才說,糧食產量,幾乎翻了一番?”
“是!千真萬確!”李明用力點頭。
“稱重時的賬本記得清清楚楚!在場的不止有我,還有省報的一名記者同志,他那里也有記錄!
更有農科院的張研究員,他親自抽樣測產,數據都在他的工作手冊上!他們都可以作證,我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他急切地補充著人證,試圖用更多可信的名字來加固這事實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