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一章桃源村
東晉太元年間,有個武陵漁夫在一次捕魚中迷了路,意外的發現了一處寧靜安樂的世外桃源,那里沒有壓迫和戰亂,沒有剝削和賦稅,人們安居樂業,和平相處。牛文小說~網看小說
這就是東晉文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記,一篇展現對理想社會的向往的超短小說,一篇著于一千六百年前的yy小說。
學者們認為,陶淵明“心遠地自偏”,因為無法改變社會現狀,只好借創作來抒發懷,塑造了一個桃花源來寄托情感,所以文中的世外桃源系杜撰,世上并沒有那么一處地方。
上學的時候,聽老師講完這個典故之后,王卓、齊非、關盈盈都曾感懷、惋惜、黯然過,但現實就是現實,哪里有理想國度、夢境天堂
前往桃源村的路坎坷崎嶇,甚至還伴隨著危險。
這一次,汽車只把大家送到了一條蜈蚣河前,便完成使命了,剩下的路要靠大家的雙腳丈量,有時候還要用雙手協助才行,比如過鐵索橋、攀崖階。
前往桃源村的只有五人,一個是兼任村支書的鄉領導,一個是康副主任,剩下就是王卓等三人了。
這一路上,村支書給三人講了很多桃源村的風俗軼事,聽的他們嘖嘖稱奇,這樣一個位于在大山深處的村莊,還保留著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風氣,雖然貧窮落后,卻自給自足不受財政救濟,全村人民和平相處,守望相助,簡直就是個當代的世外桃源了
“賀主任,你是在給我們說故事吧”王卓用一句玩笑話奉承著這位三十多歲卻有些少白頭的青年支書。
“到地頭你就知道了。”賀寶元嘿嘿一笑,隨手揪了片草葉,咬在嘴里嘀嘀的吹了起來。
不大一會兒,王卓就看出了他吹草葉的訣竅,也有樣學樣的找了片差不多的草葉,搗鼓了一會兒,還真被他給吹響了。
康副主任連稱佩服,原來他學了多次都學不出這種山里人的技巧,王卓卻無師自通了,這么聰明的人他還是頭一次見到。
兩人就這么你一聲我一聲的吹著,倒也相映成趣,走路也不覺得太累了。
走了整整一天,總算來到桃源村的時候,出發時帶來的行李等物已經全部掛在了賀支書和康副主任的身上,王卓背著齊非,關盈盈拄了個拐棍,雖然還都挺有精神的,形象卻有些狼狽。
平時鍛煉不足的齊非雙腳都磨出了水泡,關盈盈稍好一些,不過也快支撐不住了。
賀支書提醒了大伙一聲,然后把左手食指插進嘴里,長吸口氣猛的一吹,頓時一聲嘹亮的口哨響起,驚得村口附近的房子發出雞鳴狗吠之聲。
片刻工夫,就有幾個半大孩子跑了出來,神奇的是,居然沒有營養不良的樣子,和之前去過的兩個村子截然不同。
孩子們很快跑到近前,熱情的和康副主任賀支書打招呼,幫他們提包裹等物,賀支書每個月會來住幾天,康副主任也來過,所以都是老相識。
進村沒走多遠,村長孟明亮就得到消息迎了出來,因為天色己是傍晚,大家也沒多廢話,直接就去了孟明亮的家。
孟明亮身高足有一米九,五官大方,有些看不出是民族特征,這和王卓他們之前去過的兩個村子不同,那兩個村子有著明顯的少數民族特征,一看服飾和五官,就能認出是什么民族。
村里來了遠方的客人,消息頓時不脛而走,不多時便有好多村民來瞧熱鬧,輩分名望高的就進屋陪客,差一些的就在院子里,各家各戶自覺的送來東西,有腌魚、活雞、干果、蔬菜,不大一會兒就把窗臺和房檐下放滿了,恐怕夠吃好幾天的。
進村后的這一路上,王卓一棵桃樹也沒見著,倒是看到了不少石頭,因為整個村子都是用石板和木板建成的。
“來來來,王卓,你們嘗嘗我們村里自釀的桃子酒。”孟明亮從小女兒手里接來一只大號青泥壇子,先在三只大碗里各倒了半碗。
山里人淳樸,連句自夸的話都不會,就這么眼巴巴的看著客人們,等著聽他們的贊美。
王卓第一個端起來品嘗,只覺這有些黏稠的酒液甜潤甘醇,入口馨香,沁人心脾,略微有一些酒精度,卻不刺喉,只恰到好處的活躍了味蕾。
定睛一看碗中的酒液,在瓶裝的名牌葡萄酒中常見的增稠劑、甜味劑、色素、甜蜜素、亞硫酸、果味香精等等東西一樣都沒有,絕對是純天然的綠色飲品,無公害無污染無化學殘留的三無產品
“好啊,好酒”
一揚脖,王卓就把那半碗酒干了,把碗向前一伸,擺明了是沒喝夠還想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