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漢祚高門 > 1498 功爵分授

      1498 功爵分授

      另外還有宗親中確有勛功積累者,得授郡王三人。除諸王正爵以外,各王亦可表奏臺省、宗正,請立王世子,王世子儀同郡王而無祿。諸王代襲而降,五代除爵,唯親王守嗣一人,承王禮而不稱王號。

      應該說,這一套王爵宗法傳承對于宗室的限制還是蠻大的。單單親王不就國、不干政,便廢了一多半宗室的拱庇之能。

      晉世宗王禍國是一方面,但上陣父子兵、打虎親兄弟,皇帝一家若只成純粹的孤家寡人在當下這個世道而也是不乏隱患的。

      比如皇帝陛下自己便還需要諸兄弟擔負一部分內外事務,所以干脆將沈牧、沈云幾人壓了一壓,沈牧授為勃海王,沈云授為汝南王,沈勁則襄城王,也是給他們主要任事幾人留下一個進步空間,未來年高功大,再拔授一級,便可歸洛榮養。

      至于其他沈氏族人,便不依爵級而授以公爵,怪只怪宗族太龐大,一旦依次,沈氏族內諸親湊出百十個公爵是不難的。哪怕不給予封邑僅僅只是食祿,這也是一個頗為龐大的數字,索性直降縣侯,降襲三代即止。

      當然,這些族人中若真有任事之勞、建業之功,那也可以不接受這宗眷封授,而是以勛功得授更高的爵位。

      宗親之外,尚有姻親,而姻親若只憑眷得爵,最高止于縣侯一級,唯皇后、太子妃母家或加蔭一子,或延傳一代。

      當然規矩是這么定了,但還是有特殊存在,那就是退帝司馬衍,自然不可尋常姻親視之,需要加授殊待,王禮三代不移。

      大梁新朝功爵體系,除了開國郡公、縣公、縣侯、鄉侯、伯、子、男之外,最上另加國公一級,儀同郡王。而功爵封授,以伯爵為,同樣有爵無邑,虛封食祿,所以伯爵干脆一裁統一為忠勇、忠義、忠仁、忠禮等四號,分功察授。

      至于子、男兩級,則并不作為功爵分授臣子,僅僅只作為諸勛貴降級蔭授的延封。換之只要爵位降到這一級,那就要想辦法振興家業了,否則下一代便要被開革出勛貴體系。

      功爵最高一級的國公共授四人,分別是晉國公司馬衍,譙國公庾懌,許國公杜赫,盧國公郭誦。

      這其中晉國公司馬衍既是前朝退帝,又是義主嗣子,還是皇后至親,雖然新梁在政治上是秉承一斷前朝,但晉世存在也難完全抹殺,因是得授國公。

      庾懌的身份也很復雜,既是前朝遺老,又是分陜重臣,將其人封為國公,既能給舊人以慰藉,又能給今人以安撫。

      至于杜赫與郭誦,那就是新朝文武兩個領域的代表了。

      杜赫是從早年北上涂中便承擔都督府一應政務,行臺創設之后更是全面主持政務,在這方面可為首功。

      軍功方面,競爭則就比較激烈了。郭誦所以得授,除了本身軍功的確頗有可夸之外,還在于他是目下追隨皇帝陛下最久的老將,早在江東蘇祖之亂時便統兵追隨,選擇其人作為武勛代表能夠最少爭議。

      到了郡公一級,則幾乎完全都是武人的天下了。得爵者十二人,謝艾、韓晃、路永、毛寶、謝奕、蕭忝、賀隰、桓宣、李閎、山遐、紀睦、江虨,其中桓宣、李閎、山遐三人俱為追贈。其中除了賀隰、江虨并追贈的山遐之外,余者盡為武將。

      除這十二人之外,另有沈氏族人沈鮮、沈默,論功或是不及前十二者盛,但畢竟乃是宗屬,拔授一級也得封郡公。

      郡公以下,得授縣公者二十人。當然,也并不是說縣公功勞就一定遜于郡公,只是因為某些原因稍加抑制,余后徐遷。比如庾家的庾條、庾曼之這對叔侄,論功同樣不淺,但是家門已經出了一個超格的國公,榮寵太甚,只能暫作降格。

      還有攻破信都,生擒羯主石虎的辛賓,也是因為目下政治輿論還在蔑低石虎,大功未得正視,隨著羯胡余孽被清除,河北悉定之后,肯定也要再提一級。

      mm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