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好形勢仍然引而不發,的確是略顯保守。但沈哲子如今執掌行臺,求功之外更主要的還在于求治。去年的時候,行臺還沒能完全得于從容,貿然出擊占據弘農,修復地方又要海量投入。
而且戰線推進到弘農渭南區域之后,重點打造的潼關防線便成后防基地,誠然王師能夠進退從容,一旦關中群賊大舉來犯,若是戰事不順利可以退守潼關,但進退之間無疑更加耗損弘農所剩不多的元氣。
尤其石生雖然敗走過河,但是戰力尚存,隨時都有可能再從蒲坂南來侵擾王師后路。如此以來便迫得王師不得不一次次加深投入,陷入這種往來的攻防拉鋸中。
如今雖然暫緩一年,王師卻能集結重力,求以一錘定音,將弘農徹底納入治土。這是沈哲子視野拔出區域戰況后,不得不進行的取舍考量。
“此前弘農郡中也多有鄉徒越關叩請王師入郡,但其境久為奴控,側翼更有奴將郭敬窺望,鄉情真偽仍是存疑。”
講到這里,庾曼之便擺擺手,示意李炳繼續發。
四大主力軍隊雖然沒有明確標簽,但大體上也都各有側重。成立最早的勝武軍號為大將軍親軍,除了負責拱衛行臺之外,作戰重在堅防固守,是設立外進據點的不二之選。
后繼成立的奮武軍,主將蕭元東本身便是府下聲名在外、運氣幾近妖異的福將,普選各路軍隊中的敢戰士卒,攻堅拔寨,侵略性十足,多積先登、陷陣大功。
揚武軍可以說是最優秀的工兵,大凡隨軍所攜重械,多為揚武軍將士所掌管使用,戰陣修理,雖然乏甚獨立作戰的赫赫之功,但其軍士活躍陣前,對于整個作戰隊伍的士氣激勵極強,出沒所在也令敵人們聞風喪膽,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戰斗力。
至于弘武軍則是斥候軍種,能夠得選其中的士卒們或許不是單兵戰斗力最強,但綜合能力絕對是最全面,且一個個騎術精湛,遠潛敵后,奔襲千里。成軍之后最輝煌的戰績就是深入河北羯國統區內,甚至繞到襄國背后,截殺一路鮮卑代國派往襄國的使團,滿員回歸。
王師各部尤其是幾個主力的軍團,裝備極盡豪奢,遠勝世道其余武裝。相對而,弘武軍可以說是配給最便宜的隊伍,甚至可以直接放養山野,無有輜重負擔,長久維持下來,將士仍能生龍活虎。
之所以打造這樣一支另類軍隊,就在于沈哲子心里涌動的那種特種兵情懷,以前是沒有那些客觀條件,可是洛陽創建行臺之后,能夠調動的資源人力越多,沈哲子也是耗盡心力將之打造出來。
弘武軍主將李炳,乃是原本徐州戰將李閎的兒子,不過其人能夠統率這支王牌軍隊靠的可并不完全是裙帶關系。
首先是其人確有大功,尤其在早年進攻河洛的時候,身先士卒勇奪孟津。其次便是自從有了弘武軍這個成軍概念之后,其人便跟隨訓練,一路摔打最終從十幾個候選者中脫穎而出,成為這支軍隊的將主。
弘武軍先期入關,主要任務便是刺探詳細軍情,此刻大將軍詢問,李炳便從席中站起來將這段時間搜集軍情集冊奉上,同時挑揀重點略作陳述:“此前弘農鄉境鄉斗頻密,強弱兼并互殘,因是生出幾戶鄉勢大宗,其中尤以弘農楊氏所據華陰塢壁最大,鄉勇卒眾已逾萬人,連寨十余……”
沈哲子聽到了這里,便皺起眉頭,尋常鄉宗土豪他倒不甚在意,殺不殺、剿不剿只在一念之間。
但類似弘農楊氏這種傳承悠久,享譽多年的郡望舊譽門戶,實在是有些難辦,因為這種門戶無論當下勢力高低,都非寂寂無名之輩,無論對其態度如何,影響不能局限一地,難免要被時流廣泛過分解讀。
思忖間,他翻到有關弘農楊氏的情報,弘武軍對資料的搜集的確盡力,所涉者不獨當下,甚至弘農楊氏這些年浮沉俱都在錄。
弘農楊氏舊譽自不必說,往前數有后漢名臣楊震號為關西夫子,乃是享譽當時、名傳后世的經學大家,近及中朝又有所謂三楊,楊駿三兄弟執掌朝政,尊崇一時。
但烈火烹油、過猶不及,楊駿兄弟幾人專擅一時,后來被惠帝皇后賈南風聯結宗王并朝臣將楊氏反殺誅滅,所涉之眾達于數千,名震天下的弘農楊氏為之中衰,就連鄉土根基也幾乎都被連根拔起。
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楊氏經此動蕩雖然一蹶不振,但也并未傳承斷絕。三楊雖然被誅殺,但楊家另一脈楊囂因為早死且子弟俱年幼,幸免于難,楊囂便是漢末名士楊修的兒子。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