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漢祚高門 > 0526 文籍如山

      0526 文籍如山

      陸家很明顯是要將鄉土經營重新重視起來,當然也并不意味著其家就放棄了中樞的位置,應該是要兩頭并重。畢竟陸家的底蘊擺在那里,不像沈家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人,一旦選擇了地方,那么在中樞就只能靠沈哲子來維持。

      明白了這一點,沈哲子便想通了陸曄為何會對自己那般不乏恭維示弱的態度。倒不是說他有力量能夠卡住陸嘏的任命,畢竟陸家的政治底蘊是很強的,一旦發動起來,絕對不是沈哲子區區一個東曹掾能夠阻止的。甚至就連王導,都要予以足夠的重視。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沈哲子就全無手段,如今在臺中他是還不能跟陸家兄弟直接掰腕子,但是在鄉資上,卻是他家絕對優勢的主場!想要重新經營鄉土,并不是說只擔任一個吳郡太守就好了,而是要將太守這個職位的優勢完全挖掘發揮出來。

      這就需要靠地方上的支持,可是如今在吳郡鄉中,雖然也算是陸家的主場,但是說實話,一旦真的爭起來,陸家實在不占優勢。因為如今三吳之地隨著交流頻繁,已經形成一個利益的循環,而不再是以往各自劃地經營的局面。而在這種交流中,吳郡人家本身就不占優勢,更不可能再自我閹割退守于鄉土。

      所以,沈家如今在鄉土上的強勢就顯露出來,哪怕是陸家這樣的高望人家,如果還想保持就有的鄉資鄉望,也必須要仰沈家鼻息。誠然他家在臺中仍然不弱,但問題是無論光祿大夫又或尚書仆射,對鄉人們而都太遙遠。他們一句話在鄉中影響力,甚至于都比不上商盟一個采購的管事。

      所謂老狐奔丘,那也是將死志蘊于歸途,陸曄這么表態,何嘗不是在向沈哲子表露決心。不過沈哲子混到眼下這一步,那也不是被嚇大的,他好不容易通過這幾年的經營才將吳郡那個盤根錯節、滋生壯大于東吳時期的瘤子給慢慢催化開,怎么可能容許陸家再歸鄉虬結!

      時機一旦錯過,那就不會再有。如此一個激烈動蕩的時局,誰又能保持一個進退得宜的地位!沈哲子或許不能直接阻止陸曄,但并不意味著他就沒有別的方法。

      略作沉吟之后,沈哲子便信筆將陸嘏將要出任吳郡太守的消息寫下來,命人傳遞出去,目標則是吳郡那些顧、陸之外的次等人家。

      那些人家多因商盟而獲利,如果陸家歸鄉,勢必要重新進行一輪利益分配,他們如果不舍得既得利益,那么就要自己爭取,或是阻撓陸嘏的任命,或是在鄉中糾結排擠陸家的勢力。這種鄉斗項目,那些人做起來比沈哲子熟練得多。猛虎再強,也架不住群狼撕咬,更何況陸家如今已經遠不足以稱之為虎。

      這件事,沈哲子敢于放手下去,一方面是商盟盈利的運作模式已經日趨成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陸家已經喪失了把控地方的基礎。以往這些舊望人家之所以能夠專據一地,除了本身家資豐厚、世祚不絕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掌握著鄉議鄉評。

      陸曄本人長期擔任大中正,可以說一郡鄉人前程如何都在其一念之間,因而在鄉中自然擁有著崇高的地位。可是現在,這種局面卻被東揚州的成立而打破!

      沈家同樣掌握了吳中鄉人上升的一個渠道,無論是州府征辟,又或者州軍選拔,格調上或許不如鄉議定品高,但是對于本來就無緣上品的那些次等人家而,這一條出路已經足夠了!

      所以,陸家再想要鄉土上驅逐沈家的影響力,無異于癡人說夢。除非他家能夠拿下沈充東揚州刺史的位置,可是如果陸曄有這個能力的話,何至于要在沈哲子區區一個晚輩面前作態!

      他家的確曾經是吳人的領袖,但是由于執迷于本身所擁有的,已經與大勢擦肩而過,再想補救回來,只能寄望于對手會有重大失誤。但是,沈哲子不會給他這個機會!

      沈哲子這封信送出去不久,果然吳郡那些早已加入商盟的人家都或直接、或間接的表明了自己的態度,那就是無論陸嘏出任吳郡太守與否,都要竭力維護當下的局面不作變化。

      對于這一點,沈哲子倒不懷疑,他向來信奉利益說話,如果吳郡那些人家甘于將自己所得那一份利益輸送給陸家,那么他也無話可說,誰讓陸家的個人魅力太大。可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陸家能夠拿出一個更優越的利益分配方案。但如果陸家有這個能力的話,也不會在幾代之后就變成船頭爛櫞,只留痕跡,再無實效。

      這一個插曲只是小事,沈哲子最主要的任務還是接手臺中各宮寺官署送來的各種典籍。這個工作堪稱痛苦,他在這個時代雖然讀寫已經都沒有障礙,但是要記住那些連篇累牘的名籍、閥閱之類,實在太苦悶。

      幸而蘇峻作亂的時候,已經將都內許多官署典籍都焚燒一空,一方面總量變少了,另一方面新編錄的典籍絕大多數都是紙張寫的。假使如果還是舊典,本身已是竹簡、木牘摻雜,而且其中還有大量傳承于三國時期,除了學術研究以外,已經根本沒有意義。

      有了這個經歷,沈哲子懷疑歷史上桓玄篡位改簡為紙,應該也是受不了排山倒海涌來的的那些竹簡木牘,索性從權從變。畢竟江東本身原材料不乏,造紙業也是興旺發展,實在沒有必要再使用簡牘。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