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漢祚高門 > 0503 大業名臣

      0503 大業名臣

      “共勉!飲勝!”

      歡飲持續未久,眾將便在杜赫勒令之下各自歸帳。

      雖然夜已經深了,但沈哲子卻了無睡意。江北與他而,乃是一個新的戰場,甚至于過往一切努力,都是為了過江而作鋪墊。所以對于江北方方面面的信息,他都迫切想要了解,因而便強拉著杜赫促膝深談。

      “駙馬能夠過江親臨,于人心而,確是一大振奮鼓舞!我輩雖然不乏興創之志,但長在此鄉,久無建功,心志難免有所懈怠。更何況,羯奴日趨勢大,舊民多有疏遠,朝廷又是少為壯舉,雖有韌性,人情難堪啊!”

      回想剛才宴會上的熱鬧氣氛,杜赫不免感慨有加。雖然對于普通士卒來說,過江生活雖然清苦,但也沒有什么太慘烈的戰事。可是對杜赫而,卻是每日如臨大敵,不止要在一片廢土上規劃經營,還要提防隨時可能會冒出來的敵人,更重要的是需要維持住士氣不落。

      匹夫不可奪志,人一旦沒有了志氣的支持,后果是很嚴重的,其行尸走肉也不為過。杜赫早年雖有在關中守護家業的經歷,可是如今他的部眾成分卻要復雜的多,所思所想不可一概而論,面對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去鼓舞。為了維持住士氣,他花費的精力比別的方面都要多。

      “道暉你已經做得很好,離鄉遠逐而不自潰,已是難能可貴。”

      沈哲子先對杜赫予以肯定,然后才又笑道:“儒童都有任性,壯士豈無勇節。軍法鞭策,千人一面,這是治軍大略,必不可少。但若想要讓人真正的同心同力,終究還需要個人有感而發。譬如我久在都中,偶聞鄉謠俚曲,心里便不自禁去親昵歌者,以慰思鄉。”

      一邊說著,沈哲子一邊掏出一本小冊子遞給杜赫:“近來我在都中,也時時在想該如何激勵人心。聞鄉音而離情漸,人情同此,概莫能外。若能使人為壯武鄉人,以豪邁為鄉曲,歌而詠之,足以壯懷激烈。”

      小冊子里是沈哲子編寫的一些軍歌,時下軍謠鼓勵士氣并不是什么新鮮事,音樂對人情緒的感染,古人早有洞見。像是激昂的鼓聲,既能用作指揮軍隊的號令,又能將人的情緒調動起來。

      而沈哲子則是將這些軍歌加以細化,比如日常操練、歸營休整、入夜熄燈、列隊進餐,俱有所歌。至于歌詞也都是現成的,胡無人、漢道昌之類的,曲調高昂,情緒飽滿,既能將人的壯氣激發出來,又能潛移默化的加強民族主義的教育。

      雖然唱著歌并不能直接將軍隊變為百萬雄師,但這種事情本身就惠而不費,為什么不做?況且,軍隊的士氣和人心內的認同感,本身就是點點滴滴營造出來的。

      當然,沈哲子今次過江主要也不是為了要教人唱歌。這件事簡單交代一下,接下來便討論起杜赫所部所面對的具體形勢。

      “北地混亂年久,其實各方并無太強歸附王師之心。過往這段時間,我也依照駙馬叮囑,往各方送出名帖,但卻應者寥寥,更多人還是各為其事,乃至于警告我不得犯境。”

      道這些塢壁主的心理,杜赫也是有些無奈。當然也不能因此詬病這些人不忠,說實話單就他而,如果不是其家得罪了羯奴中為官的高層,就算鄉土被攻陷,大不了投降羯奴,實在是因為江東朝廷對時人的號召力實在太差了,而且也并沒有表現出對中原勢在必得、與羯奴勢不兩立的壯烈情懷。

      “時下南塘附近,尚有三家殘留。一者乃是本地舊家刑氏,廣聚鄉人依山筑堡,所聚數千之眾,能為戰者也有千人。但卻素來不與外間交往,朝廷屢次舉用都無回應。一者乃是豫州殘兵,不愿北投,不愿南下,盤踞在滁縣舊城,所聚三千眾,心跡莫測。還有一部則在東面,據人乃是廣陵郡公陳氏庶宗,與淮地各家往來頻密。”

      杜赫又講起所部眼下具體所面對的人事:“這三家中,刑氏自固難用,陳氏倨傲難通。至于滁縣舊城那里,其部人心難調,我已經溝通多日,選定內應,正準備近日內便集眾討之。”

      mm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