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新世界1620 > 第二十五章 留學計劃

      第二十五章 留學計劃

      1642年5月25日,周日,大明帝國歷崇禎十五年四月二十七。

      華美亞洲艦隊的旗艦金城公主號,難得一次出現在香港港口,雪白色漂亮的戰艦引起了出海的香港漁民和一眾大明海商的片片驚贊。而在港區街道上,剛從南非總督區調來的一個外籍軍團灰狼旅步兵營的官兵,正雄赳赳氣昂昂地在軍樂的引導下走向市區。

      《外籍軍團進行曲》極富節奏感的短笛吹奏和鼓點聲中,500多名荷槍實彈的外籍軍團士兵以連為單位,排成九人一排的列隊,如一塊塊整齊的豆腐塊在大街上移動。官兵臂章上的北美灰狼圖章尖牙利齒,40式新式陸軍制服更多了些奢華的流蘇裝飾細節,也讓士兵們看起來更加英武不凡。讓圍觀的民眾大開眼界的同時,也讓少數混在人群里的大明讀書人打扮的青年目瞪口呆。

      “都說匪過如篩、兵過如篦,華美番**兵如此兇神惡煞、招搖過市,民反喜而觀之,當真奇了……然數百人之陣,即成千軍萬馬之勢,我朝初立之時,王師風范亦不過如此吧。而農兄認為如何?”

      “只觀其形,忠清兄難免會有此一說。怒馬鮮衣,難說不是金玉其外……不過,如此奢養軍兵,所耗民力可想而知。”

      人群里,顧繼坤和王夫之兩人正在悄聲交談,而兩人身后的鄭森,更是瞪大了雙眼看了個目不轉睛。

      “家父也是閩省海防總鎮,所部水陸兵馬數萬,弟也常見得……只看此等華美兵丁精、神、氣三樣,就與我大明官軍大不相同,絕非浮華泛泛之輩。灣中所泊白漆巨艦,怕是國朝永樂年三寶太監之時才有之。”

      等華美外籍軍團隊列走過,鄭森終于深深吸了口氣,這才向兩位好友發表出自己的看法。

      “嗯。觀學月余,確實獲益良多。民、商法度嚴密,民遵之而無怨,兵過往而無懼。雖說是管中窺豹,然細思推想之下,這華美番國之國氣民心當在我大明之上……可惜無法再行深究。”三人中年紀最大的顧繼坤比王夫之要沉穩得多,知道久識兵事的鄭森絕不會沒來由的胡亂夸獎一個海外番邦的軍勢。

      “香港僅是華美與朝廷約定之商口租界,聽聞只十年期,非是正土之制。若能游歷華美本土一番,當可求解。可惜未得門路。該如何成行?”王夫之合上扇子,望著遠去的軍隊背影,發出了感慨。

      三人此時的心似乎都想到了一塊,紛紛露出會意的微笑。

      ……

      此時的香港總督府內,一場臨時會議正在舉行當中,參與會議的不光有香港總督埃爾森、國會遠東調研組領隊安邵清,還包括剛從明珠島趕來的外交部遠東事務負責人范力,以及亞洲情報司負責人金小寒。

      “……外籍軍團從南非總督區調來的兵力已經就位,海軍司令部增派到亞洲艦隊的共和號、珍珠號兩艘護衛艦還要大概一個月才到香港。大員和鄭芝龍方面。我們已經發出了暗示,希望他們引以為戒。”

      拿著早就準備好的文件,范力向在場的人詳細介紹著當前的工作情況。

      “呂宋那里還算順利,李國助早幾年就在積極組織華商囤積糧食和遷入華裔青壯。為了保密。現在李國助私下聯絡的呂宋海商并不多,但都是當地十分有身份的華商大族。從外籍軍團退役的幾百呂宋籍華裔,黑水保安公司的呂宋籍雇傭兵,正在陸續返回呂宋。劉香和李國助已經達成了合作意向。今后我們走私到呂宋的軍火,將由劉香負責,我們會在下個月正式關閉和呂宋的一切私下走私渠道。”

      直接負責遠東“寄居蟹”計劃的金小寒。也向在座的人介紹著呂宋方面的情況。

      “東聯集團在香港成立了一個代表團,準備出發前往大員東寧城。另外,內閣已經同意東聯集團仿造瓊州模式,從香港口岸向廣州正式輸出產業技術項目。不過廣州不比瓊州,為小心謹慎,東聯集團打算把業務委托給羅慧德,由他在兩廣地界出面組織,香港總督區政府則提供一些相關支持。”香港總督埃爾森也攤著自己的日記薄,對近期的工作進行梳理,“參議員閣下,真是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我們在遠東獨自處理,但人手根本不夠。”

      “大家都是國內最得力的遠東專家,能者多勞啊。”安邵清笑呵呵地環視著大家,并不直接干預當地的行政工作,“對了,這幾天我到處走了走,發現很多大明讀書人都在香港停留。你們這些年是否接到愿意到華美留學的申請?”

      幾個人互相看看,都紛紛搖頭。

      “好奇參觀性質的讀書人很多,但要說到愿意真正留學,這十幾年就沒遇見過,在他們眼里,我們再怎么都是蠻夷。極少一兩個落魄的大明讀書人基本上都直接留在了明珠島,跟了趙明川做事,只為了混口飯吃。國家目前在整個遠東的民間宣傳事務,還是以經濟貿易為主。”范力在這方面是最有發權的,他的看法最有代表性。

      “哎……也許不到國家存亡關頭,大明讀書人的雙眼是難得睜開一下,有徐光啟那樣眼光的人確實是非主流……算了,還是配合我們的產業輸出,把大明技工培訓項目落實下去。我會向國會提供一份遠東分析報告,希望能加快相關工作。”安邵清這些天一直在考慮女兒的意見,通過那個羅建的表現,也萌發了一些想法,但現實又是如此尷尬,只能暗暗嘆息。

      其實類似這樣的想法,大概十年前趙明川就有過,但因為當時的華美對兩廣的滲透和影響力還遠不如現在,甚至形象還有點負面,所以都沒法執行下去。除了‘自覺’把孩子送到華美上學的劉香和李國助等人,只有部分瓊州或大員的工匠在明珠島有過短暫的速成培訓,而廣州更是一張白紙。

      “嗯,這個比較重要,可以變向推動我們對兩廣的產業改進。那個羅惠德我看就不錯。不如還是通過他去出面聯系吧。東聯集團方面,趙明川也是個不錯的中間人。”范力早就知道某個在香港死抱華美大腿的廣州商人,覺得此人的眼界比一般的大明海商高了很多。

      很快,若干紛雜的事務就在安邵清的協助下一一理清。在香港辦公的“親切感”很足,一度讓安邵清萌發了今后辭去參議員職務,也跑到遠東做事的念頭。

      ……

      香港市區西郊,一片小小的聯合工業區內,趙明川正在羅慧德的陪同下,參觀著羅家在香港總督區創辦的成衣工場。

      眼紅南洋華美海貨的廣州商人比比皆是,嫉妒瓊州的更是一抓一大把。但廣州卻不比偏僻的瓊州,也沒有趙有恒和劉耀禹那樣的特例組合。香港口岸確實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貿易便利,廣州商人們已經很知足了,但真要大著膽子在“米夷”的地盤上深入聯手的卻沒有幾個。香港總督區聯合工業園建立幾年來,居然只有羅慧德一家廣州商人在香港島上置辦了產業。其中最大的原因,還在于羅慧德一開始就打定心思遷居到香港島。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