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弄了個培養新人導演的計劃,要把他們帶去華夏拍電影。如果計劃成功的話,這是不是意味著明年或者后年,就會有十幾部英語電影在華夏相繼上映?”艾琳雖然還記得有關章耀輝的問題,但她善解人意地沒有為難韓覺。她問了個現場大多數人都感興趣的問題。
韓覺回答:“最后能有幾部上映,其實還不好說。這和質量無關,因為我到時候會作為監制把關質量,上映不是問題。最終能有幾部上映,還得看有多少人在見過了華夏影視圈的真實面貌后,還選擇留在那里。”
“這話怎么說?”艾琳其實有點猜到了原因,但她替觀眾問了出來。
“因為注定要遭遇更多的困難。”韓覺說:“拍電影本身就不是容易的事,但外國人去拍電影,更要經歷地緣性地排外、刻板印象造成的敵視和輕視、國力帶來的優越、非我族類的文化隔閡……這些電影之外亂七八糟的事。我們火種雖然會提供庇護和保護,并且保證自家的公司里不會出現以上欺凌和不公,但我們公司是特殊的。如果美裔人士要在華夏的影視圈發出自己的聲音,必須得直面那些現象并與之對抗。”
韓覺這段話不可謂不坦誠。
錄影棚里靜悄悄的。好在大家盡管咬牙切齒,卻沒有一個人會恨屋及烏怨到韓覺頭上。
把這種大家都懂的的東西拿到臺面上公開來說,艾琳有些擔心韓覺會被有心人利用,于是趕在韓覺更詳盡地描述房間里的大象之前,她問出了下一個問題:
“你對年輕導演有什么建議?”
問完之后,為了使氣氛擺脫上一分鐘的沉重,她補充:“我記得你之前在華夏的訪談節目里,也被問到過這個問題。你當時給出的建議是,讓他們不要聽任何人的建議。說實話,這個回答實在沒什么誠意,你今天可不能再這么說了。”
韓覺拿起一旁的茶杯,喝了一口水,說:“我只是覺得給一些泛泛的建議既不有效,而且還很危險。因為當你說一句話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這句話是對所有導演適用,還是只對你自己適用。”
艾琳點頭。
韓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拍電影的那一套。幫助新人導演的最好辦法,就是挑他的作品來細致地分析和批評,如果必要,還可以爭論——兩個人中間總得有一個可以學到點什么。這樣當著屏幕隔空給出的所謂建議,只能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式的萬金油。”
“所以你那個火苗計劃,就是一個一個點評過去嗎?”話題被艾琳帶回到了火苗。
“對。”韓覺點頭。
“這個計劃已經進行到哪一步了?”
“昨天剛結束最后一輪。”
“最后一輪?參加的有多少人?”
“三十一個。本來是三十二個,但有一個中途退出了,所以是三十一個。”
“你每個都給他們點評過去,不管是晉級的還是沒晉級的?”
“當然。”韓覺平靜道:“火苗計劃的初衷就不是為了比較誰更厲害——畢竟我們也算不上什么權威——而是為了找出符合我們公司培養方向的導演。可塑性、思維方式、是這些。其他沒有被選上,并不是說能力不行,其實還是很可以的,他們留在美利堅,也有機會從我們的分公司拿到投資然后拍電影。”
“三十一個,最后挑走十六個,”艾琳盯著韓覺問:“里面有幾個女導演?”
韓覺說:“八個男導演,八個女導演。”
聽到男女導演人數是平均的,艾琳驚訝道:“是湊巧嗎?還是……”
韓覺搖頭:“從一開始就決定八個男導演,八個女導演,一共十六人。”
艾琳笑容燦爛地鼓起了掌:“干得好!”
韓覺知道艾琳在為什么而歡欣。
最初公布男女名額分別為八個人的時候,美利堅當地官府就有過建議,希望增加男性導演的比例,或者不定名額,誰擠進前十六全憑本事,因為“男女導演人數比例懸殊”。
而韓覺和夏原聽到這個人數比例懸殊的原因,一致認定,女性導演的名額必須是八個,和男導演名額數一樣,不能多,也不能少。因為電影需要女性的視角,女性的聲音。
艾琳問:“這些新人情況如何?都是導演科班出身的嗎?”
韓覺回答:“不全是。比如有些人之前是當編劇或演員的,這類跨界就跨得比較近;另外也有之前是貨車司機和錄影帶出租店店員的,這類就跨得比較遠。但沒關系,都挺好,文憑和教育背景沒法限制電影,我自己就是跨界導演,所以我不排斥任何人對執導電影產生興趣。”
電影被稱為現代藝術的最高殿堂,確實收獲了一種相當詭異的聲譽。每年涌入大量的人,但有相當一部分人不是想拍電影,他們只是想進入電影圈。這其實完全是兩碼事。
“對電影的熱愛,才是界定電影人的重要標志。”韓覺這樣說著,想起了前天火苗最后一輪結束后,被十六個新人導演簇擁著拍照的賈倫斯。
“這些新人里面,有讓你特別看好的人選嗎?”艾琳問韓覺。
韓覺歪著腦袋想了想,不知想到了什么,微微笑了起來:
“確實有那么幾個。”
……
……
“妮可!”
“妮可!!”
妮可提著箱子走在路上,突然聽見有人從身后叫她。
轉過身,只看到一個鞋拔子臉年輕人,一臉變.態亢奮地朝她大步跑來。
有那么一瞬間,妮可想丟下箱子倉皇而逃,邊逃邊呼喊求救。好在她突然想起來,這個鞋拔子臉年輕人是十六人當中的一個。在錄像帶出租店打工,不是學導演的,作品卻意外的不錯。她還記得他的短片作品,是一部所有人都沉默寡的黑幫警匪電影,深得大頭目賈倫斯的喜愛。
鞋拔子臉青年跑到妮可身邊,劈頭蓋臉就是一頓暴夸:“你那個講離婚的短片真是好極了!三十二個短片里,你的作品至少拍在前三!”
“有排名?韓先生不是說不記名次的嗎?”
“我心里的排名。”
“哦,謝謝。”妮可目不斜視地往前走著,時不時拿起手機,看一眼上面的導航界面。
妮可一副不想說話的樣子,顯然沒有勸退鞋拔子臉的談興,他神采飛揚地問道:“你是怎么想到離婚這個題材的?里面的細節太真實了!對了,你結婚了嗎?你之前是不是演過電影?真厲害啊,自編自演自導多酷啊,我也報了表演學習班,可惜老師說我沒什么天賦。但沒關系,韓老師演技也不好!”
妮可終于忍不了了:“能不能讓我安靜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