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開始,先是一組片花。
一段段不同類型的音樂快速掠過,有搖滾,有說唱,有民謠,有古風……并且伴以數據百分比和銷量增長走勢,介紹著當今樂壇的流行趨勢。
最后畫面一切,中間出現了一行字:
你在聽哪種音樂?
幾秒之后,屏幕上的字開始變幻:
你為什么只聽一種音樂?
《唱作人》作為一檔原創音樂綜藝節目,每次請的音樂人風格各不相同。旨在展現音樂的多樣性,勸觀眾不要只盯著一種音樂聽到死,世界很大,還有其他美妙動聽的音樂不領略實在太可惜了。
八名唱作人,用作品一對一進行對決,對決結果,將由現場的一百零一位大眾評委進行投票……旁白開始介紹著比賽規則。
翁遙是第一次看《唱作人》這個節目,看得很認真。
去年的這個時候,她正忙著準備《創作909》,沒時間看,而在此之前,她是根本不喜歡看。
翁遙曾經是個藤蔓風的文藝青年,沉溺于帶有遠方、苦難、媽媽、流浪等高頻詞匯的民謠,討厭鬧騰的音樂和比較火的音樂,擅用精神勝利法保持自己在鄙視鏈頂端的地位,年紀輕輕卻跟上了年紀的老人一樣縮在舒適區,不愿探索,對新鮮的音樂不愛聽,懶得聽。
直到她發現了韓覺的音樂,才終于不再狹隘。
她當初也沒想過,粉住一個韓覺,就等于投入了其他音樂風格的懷抱,開闊了音樂審美。韓覺做出來的音樂,種類都不一樣,跨度也很大很詭異,從說唱到民謠,從搖滾到抒情,讓人猜不出之后還會有什么風格,偏偏每首還都很好聽。
韓覺當初拒絕《歌手》參加了《唱作人》,一些人是很惋惜的,但韓覺的樂迷卻覺得韓覺選得好。因為參加《唱作人》,絕對比他參加《歌手》更能發揮才華。
片頭過后,正片開始。
屏幕里出現的先是幾個外景——快速變幻的云,從東滑向西的太陽,車輛飛馳的街道,佇立的魔都塔,恢弘的影視基地,畫面最后定格在《唱作人》的攝影棚。
攝影棚用光節省,整個裝修呈黑灰色調。搶先入眼的是場地中間那八張深灰的單人沙發,頭頂有八束燈光直直照著,如博物館陳列的文物,氣氛肅穆。有門的那面墻,邊上鑲嵌大玻璃,左右兩面墻堆著樂器和音響,專業感油然而生。
鏡頭切到走廊,第一位參賽者緩緩走來。觀眾能看到的畫面是糊的,雖然能看出此人身段苗條,但不敢假定性別。
這人小心翼翼地推開待機室的門,終于露出了正臉。
一些不看偶像節目的人不認得此人,但翁遙她們再熟悉不過了。
“第一個嘛,不錯不錯!吉利吉利!”室友一號點頭,很開心。
“比賽也能拿第一了。”室友二號點頭附和,把氣氛搞得很迷信。
翁遙感到好奇:“比賽不是一對一的么,哪來第一第二?”
室友雙雙看她,看了半天,問:“以前沒看過?”
翁遙點頭。
室友一號吮著油油的手指,給她講:“正賽是沒有第一第二,不過正賽之前小樣互聽有。喏,看到那個玻璃了沒有,里面是錄音棚,歌手到齊之后要進去唱小樣,唱完了互相打分,有個第一第二第八,很重要的。”
屏幕里,一頭淡紫色披肩長發、穿著青春靚麗的姜綺推開了門,當看到攝影棚里并沒有人的時候,她明顯松了一口氣。
姜綺又緊張又輕快地走了進去,挑了半天的座位,最后在離門最遠的那張單人沙發坐下,坐臥不安,一會兒就起來逛著待機室,看看玻璃后面的錄音棚,看看樂器,然后又坐回位置,想些有的沒的。一會兒傻笑一會兒不安,整個人傻里傻氣的。
后期字幕打出了第一位唱作人的名字——姜綺。
畫面一切,《創造909》的素材片段出現,姜綺蹦蹦跳跳唱著歌的樣子,表明了偶像藝人的身份。如果不是緊接著出現了她魔音尖子生的履歷介紹,網上絕對已經有人開罵了,覺得姜綺走后門來,不自量力是其次,主要是拉低了節目的檔次。
我知道偶像藝人這個身份會讓一些人抱有偏見,先入為主認為我做不出好音樂……我不怪這些人,因為這是我自己選擇的路,這些困難我在入行的時候就做好了心里準備,但我并不覺得偶像這個職業讓我低人一等。因為我知道偶像也可以是音樂人,同樣能做出很好聽的音樂。我的偶像就是偶像藝人出身,現在做出了很多很好的音樂……說到這里,姜綺頓時控制不住表情,捂著臉縮著肩膀,讓后半句話從指縫間流出來,對的,我的偶像也參加這個節目,所以我其實是來追星的,嘿嘿嘿嘿~
偶像藝人出身,現在做出了很多很好的音樂,也參加這個節目……
翁遙和室友的手機開始瘋狂響起,打開來看,是木星少女的聊天群在快速刷屏,幾個人聊得火熱。
距離韓翁舊戀曝光已經過去四個多月了,韓覺已經不是隊里需要避諱的名詞了。翁遙也拿起手機開著姜綺的玩笑。
屏幕里其他唱作人陸續出現,也都各作了介紹。
陣容已經在三天前由節目組公開了,但人們看著這些音樂人一個個出現,最后齊聚一堂的時候,還是很感慨,很激動。微特話題廣場上面,有著網友對節目的實時評論,一刷新就是一次瀑布般的沖洗。有為自己偶像鼓勁加油的,有感慨今年陣容果然歷屆最強的,也有驚訝姜綺后臺強硬的。
客觀來說,姜綺雖然是魔音畢業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很了不起,但天才也是需要時間的成長的,姜綺一首自己的作品都沒有,而其他人卻都有一首或幾首熱門作品傍身。和這些人一起同臺競技,人們是真心覺得姜綺還不夠資格。
后面來的唱作人,看到姜綺之后,當時的想法和網友是差不多的。
不認識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