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寧長公主這半年過得挺逍遙的。
壽寧長公主十八歲大婚,嫁的是平安侯的侄子郭耀,彼時郭耀英武非凡,尤擅蹴鞠,壽寧長公主就是在圍觀蹴鞠賽時對郭耀一見鐘情,央求父皇賜婚。壽寧長公主是先帝最小的女兒,先帝對她有求必應,欣然應允。
剛成親時,壽寧長公主真的很喜歡郭耀,郭耀得了個花容月貌的嬌公主,也很是滿意,夫妻倆過了幾年如膠似漆的恩愛日子,直到郭耀有次與人應酬,酒喝多了,犯了一個男人經常會犯的毛病,不但睡了一個歌姬,還把歌姬的肚子搞大了。
歌姬想去郭家過好日子,故意藏起來,生下孩子才去找郭耀求個名分。郭耀本以為睡一次就沒事了,突然多了個兒子,郭耀整個人都懵了。壽寧長公主也懵了,懵完后,壽寧長公主大哭大鬧了一場,帶著一雙兒女搬去了她的公主府,不許郭耀再見孩子。
郭耀心中有愧,留下兒子,花重金打發走歌姬,然后又去公主府跪了三天,才勉強得到了壽寧長公主的原諒。自那以后,壽寧長公主怎么看郭耀都找不到當初的感覺了,郭耀呢,出于愧疚與希望壽寧長公主善待庶子的緣故,對壽寧長公主幾乎是聽計從,久而久之得了懼內的名聲,最終才會有他因為妻子背叛惠文帝之舉。
夫妻之間早就有了長達數年的裂痕,因此郭耀死后,壽寧長公主并沒有怎么悲傷,加上她是長公主,不必理會世人對普通寡婦的各種束縛,該吃吃該喝喝,該玩玩該樂樂,沒事就進宮跟皇帝哥哥、皇后嫂子套套近乎,總之怎么舒坦怎么來。
“皇嫂今日氣色真好,是不是有什么喜事?”見了面,壽寧長公主虛虛行了下禮,沒等皇后免禮,她自己就站直了,熟稔地寒暄道。
皇后微笑:“聽說你們娘倆來了,我氣色就好了。”
壽寧長公主信以為真,笑得更開心了。
她的女兒,七歲的郭琳甜甜地朝皇后行禮:“皇舅母安好。”
面對一個粉雕玉琢的女娃娃,皇后笑得更和藹了,將郭琳喚到身旁,親昵地問了些話,然后才疑惑地問壽寧長公主:“怎么沒見玉哥兒?”玉哥兒便是壽寧長公主的兒子,郭玉,與三皇子周元昉同歲。
壽寧長公主笑容微收,她也想帶兒子進宮,只是兒子被公公帶到身邊教養去了,不叫她管,可以說,只有每天早晚兒子來給她請安的時候,母子倆才能團聚片刻。
但這事壽寧長公主不可能對皇后說,敷衍道:“他要讀書習武,整日忙得很,皇嫂若想他,下次我再帶他進宮給您請安。”
皇后沒有拆穿壽寧長公主的謊,但她心里明鏡似的,駙馬郭耀的死與壽寧長公主脫不了干系,郭家老太公怨恨壽寧長公主,自然不肯將孫子交給壽寧長公主撫養,女兒早晚要出嫁,隨便公主兒媳婦怎么教都沒關系。
姑嫂倆說話間,宮女進來通傳,說三殿下來了。
皇后平平靜靜的,壽寧長公主笑容一下子明顯起來,還隱晦地朝女兒郭琳使了個眼色。
正德帝一共三位皇子,年前大皇子周元謹封了端王,二皇子周元勛封了英王,冊封的同時,正德帝也為兩位王爺分別挑了名門閨秀為王妃,只等今年陸續完婚后,二王就要遷出宮中搬到王府去住了。正德帝未立當初的世子為太子,導致朝臣間對太子人選生出了諸多猜測,壽寧長公主心里也在打著小算盤。
無論端王還是英王當太子,太子妃都注定是他們的王妃,她這個姑母是撈不到半點好處,那不如將賭注壓在三皇子周元昉頭上。周元昉是皇后嫡子,呼聲最高,也許幾年后周元昉長大了,正德帝就愿意立嫡子為太子了,更難得的是,周元昉與女兒郭琳只差了三歲,表兄妹倆青梅竹馬一起長大,壽寧長公主再從旁添幾把火,未來的三皇子妃甚至太子妃,還能落到別人頭上去?
從這點講,壽寧長公主是真心想與皇后母子交好的,每次進宮前,她都會囑咐女兒要親近三皇子,不許跟三皇子發小脾氣。
其實不用她說,七歲的郭琳也喜歡周元昉這個又漂亮又是皇子的表哥。
這不,周元昉、阿徹剛一露面,郭琳就開心地跑了過去,大眼睛巴巴地望著周元昉:“三表哥,我進宮來找你玩了!”
小女娃穿著華貴精致的宮裝,頭上戴的金蝴蝶翅膀薄如蟬翼,從頭到腳都透著貴氣,周元昉卻只是隨便掃了眼,目光就投向了別處,發現屋里只有母后與壽寧長公主,周元昉悄悄動了動手指,后悔自己來早了。
“母后。”來到皇后面前,周元昉恭敬地喚道,阿徹跟在他一側,默默行禮。
皇后叫兩個孩子免禮,因為知道兒子為何而來,故而沒有再問。
壽寧長公主很熱情,一會兒問周元昉早上都吃了什么,一會兒問周元昉讀了什么書,對周元昉比對她親兒子還要親。周元昉很煩,袖子下的小手都握成拳頭了,若非要等阿滿,他才不留在這里聽那女人聒噪。
漫長的忍耐后,宮女終于來通傳,說武英侯夫人來謝恩了。
周元昉精神一振!
阿徹比他鎮定多了,靜靜地看向門口。
壽寧長公主對蘇錦有所耳聞,只是,雖然大家都是寡婦,但壽寧長公主卻很看不起一個據說先后跟過三個男人的寡婦。普天之下,除了公主可以養養面首,其他女子都該一輩子只從一個男人才是,否則公主與民婦有何區別?
蘇錦身穿三品誥命夫人的朝服進來時,立即感受到了幾道不同的視線。
礙于規矩,蘇錦不能抬頭,隨著宮女萬分謹慎地走到了皇后面前。就像當年第一次去遼王府,如今第一次進宮,蘇錦忍不住緊張。話又說回來,她這輩子過得挺值了,普天之下,有幾個女子見過皇帝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