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好,那就這么說定了,如今做織坊的宅子還沒買,三位先在外院客房住一陣子,飲食用度,就讓我這兩個小廝照應,先歇幾天再去忙,只一樣,三位要記好,我這織坊,只出天下最好的絲綢!”
“東家放心!我們這一路上跟著那位梁先生,吃住都舒服得很,在家也沒這么舒服,不用歇,明天就趕緊出去看宅子去,這做織坊的房子,還是有點講究,還有織機,羅大路上就說了,想改改,得找手藝好的木匠才成,能聽得懂做得出,東家,這做織機的木匠,最好是咱們自己家的,一來修修補補便當,二來,這織坊就靠一把手藝,這手藝得靠順手的機子,這機子跟手藝一樣,那得是咱們的東西。”陳遠大興奮的說個不停。
李小幺也不打斷他,凝神聽著,不時贊同的點頭:“你這話說的極其在理,這樣,出去看宅子是一件,還一件,你們三位回去細想想,咱們從無到有,先從哪一處開始,哪先哪后,哪里要留夠以后的余地,哪里要注意哪些事,最好細細列出來,一來自己看著不會忘,二來,拿來我看看,好跟進其余要跟進的事,你們的事,就是要織出最好的絲綢,旁的,在我這里,都不是大事。”
李小幺送走趙六順和陳遠大等人,站在花廳門口出了上會兒神,才輕輕松松的往內院進去。
紫藤見李小幺有了空,捧了包東西進來稟報:“五爺,這是東城和家漆器鋪下午送過來的,說是五爺在他們那兒訂的東西。”
李小幺忙示意紫藤打開包袱,紫藤打開,看到包袱里包著的小人兒,嚇了一跳。
怪不得包袱裹得這樣嚴謹,原來里面包的是兩個赤身裸體的小人兒,雖說只有個大形,并沒有刻畫細處,可還是看得出來是個長腿細腰的美人兒,臉部刻畫得極其精致漂亮,頭發用的是真人發,烏黑發亮的垂到腿彎,眼眉眼睫嘴唇突出來,栩栩如生。
李小幺拿起人偶,驚嘆不已,這個年代的手藝人,這份手藝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李小幺動了動手腳,果然如她要求的那樣,手臂腿腳都能彎轉活動,李小幺仔細研究了一會兒,將兩個人偶遞給紫藤,“兩件事,一是給把這兩個娃娃好好打扮打扮,梳好頭,那個小匣子,打開,看看里面是不是小頭釵什么的。”
紫藤急忙打開,果然,里面滿滿的放著十來支各式包金首飾。
紫藤將匣子遞到李小幺面前,李小幺看了看,滿意的點了點頭,“再做兩套衣服,從里到外,該有的都別少了,人穿什么,就給她們穿什么,好好打扮起來,找個匣子裝好,初七日是柔嘉郡主的生日,讓張嬤嬤和盧嬤嬤一早送到寧王府去。”
紫藤接過兩個人偶,好奇的扭了扭手腳,愛不釋手。
李小幺看著她玩的眉毛都飛起來了,笑起來,“交給那幾個小丫頭去弄就行,我還有件事交待你。”
紫藤忙將兩個人偶包好,看著李小幺,等著她發話。
李小幺接著道:“第二件,年后我要開個織坊,這個帳,你幫我管著,這個要仔細,每筆錢出去,做什么用,工多少料多少,都要有詳細出處,外頭的事我讓張狗子管著。”
紫藤遲疑了下,低聲道:“大娘子把前院圈出來,不是在籌備織坊的事?”
“大娘子的織坊歸大娘子去辦,咱們辦咱們的。”李小幺笑里有了隱隱的冷意。
紫藤瞄著李小幺的神情,垂手答應,一句話沒敢再多問。
………………
冬至大過年,今年又正值大禮年,冬至前三天,蘇子誠和呂華、呂豐就陪大法駕到城外祭祖祭天地,李宗梁等人也歇假回到柳樹胡同,李小幺給自己放了假,窩在家里忙織坊的事,閑了就和水生、二槐、貴子還有張大姐、鐵木他們四處閑逛看熱鬧。
范先生悠悠閑閑的在家里歇著看閑書自娛,嚴二嬸子瞄著機會,提著顆心,陪著一臉的笑,小心的找到范先生院子里,先殷殷勤勤的問了半天好,范先生一邊看著書,一邊半天’嗯’一聲應答著,只等她說事。
嚴二嬸子扯了半天閑話,試探著笑道:“大爺您看,月亭也老大不小了,大娘子和明婉這親事都定好了,月亭也該定門親事了不是。”
“嗯,這話在理,有看中的人家沒有?”
“看不看中的,咱也不想高攀,差不多的人家就行,我看了這大半年,那魏水生倒還過得去,人品年紀和咱們月亭也配得上,您看呢?”嚴二嬸子滿眼期盼的看著范先生。
范先生正在翻書的手僵了片刻,長長嘆了口氣,抬頭盯著嚴二嬸子問道:“這事,你和小五說過了?小五的意思呢?”
“瞧老爺說的,這說親的事,跟個沒出嫁的姑娘家哪好說?再說,水生姓魏不是,就是姓李,兄長的事,哪有妹妹出頭出面的?沒有這個理兒不是?”嚴二嬸子趕緊陪笑著說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