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也不急在這一時,唉,要是有個丫頭用著就好了,小廝也行啊,至少不用自己出門找人了。
晚上,李小幺和孫掌柜說了自己的猜想,吩咐他多多存些米糧茶酒,以備萬一。正好,已經是深秋,東西也能存的住了。
孫掌柜現在對李小幺已經很信服了,第二天就找了幾個短工,開始忙著打掃庫房,收糧收米。
第二天一早,張狗子往大車店送了信,隔天上午,李宗貴趕進城,接上李小幺回山上。
李小幺將邸抄拿給李宗梁和魏水生看了,商量了一晚上,第二天,李宗貴和李二槐將李小幺送回紫藤居,就帶著孫七弟等人去買糧買藥買衣物布匹等等。
忙了幾天,東西買的差不多了,李宗貴拎著衣物行李,趕到紫藤居住下了,他得看著李小幺,既然要不太平了,李小幺一個人在鄭城,幾個哥哥哪能放的下心。
………………
過了沒兩天,一天晚上,已經過了酉末,宋師爺帶著當值的衙役,提著燈籠,急急的拍開鋪子門,叫了孫掌柜吩咐:“趕緊讓張大姐準備幾盒上好的細點,明天寅末我來拿。”
“出什么事了?”孫掌柜唬了一跳,急忙問道。
宋師爺閃身進來,反手掩了門,低聲解釋:“別怕,不是壞事,剛接了信,朝里來了欽差,明天就進鄭城了,我和大人明天一早得出城迎欽差去。”
“欽差?是哪位大人?咱們鄭城出什么事了?怎么驚動欽差了?”孫掌柜驚疑不定的追問了一句。
“沒事沒事,這欽差來,跟咱們關不著,你放心。”宋師爺停了停,嘆了口氣,低聲道:“來的是吳使司,是吳貴妃的叔父。別擔心,咱們大人,你也知道,就是吳家門下出身,看樣子,吳大人是來督戰的,唉,這事,你不用管,沒事,別管這些,有我呢,趕緊讓張大姐起來做點心,用心做,拿出本事來。”
孫掌柜連聲答應,將宋師爺送出門,透過門縫,看著他走遠了,不敢提燈籠,摸著黑匆匆趕到東邊角落里的院子前,摸索著拉了拉門頭上面的一根麻繩,這是李小幺做的門鈴,拉了這繩,屋里的小罄就被敲響,省得一拍門,驚動了滿院的人。
張大姐跑出來開了門,孫掌柜閃身進了院子。
李宗貴披著衣服,已經出了廂房門。
幾個人聚在正屋,孫掌柜將剛才的事說了。
李小幺裹著斗篷,擰著眉頭出了一會兒神,吩咐張大姐,“大姐辛苦了。看樣子這個吳欽差一路上是悄悄過來的,路上肯定十分辛苦。點心要做的清淡和軟,正好今天下午剛收了不少菊花,做個菊花糕,加一份紅豆糕,再做兩樣軟和一些的咸味點心好了。”
張大姐答應了,趕進去換了衣服。
李宗貴點了盞燈籠遞給孫掌柜,孫掌柜先將張大姐送到廚房,又去把幾個廚下的人和趙五哥叫起來,幾個人生火的生火,揉面的揉面,忙碌起來。
看著兩人出去了,李小幺取了一疊邸抄出來,從最新一張開始,一張一張往前仔細看了一遍,合上邸抄,默想了一會兒。
看著伸長著腿,往后靠在椅背上的李宗貴,嘆了口氣,“照理說,這欽差出來,邸抄上必定要寫的,這吳欽差,明天就要進鄭城了,鄭城府衙這會兒才接到信兒,看來,這一趟的欽差,是要打誰個措手不及,或是怕驚動了什么人,所以才要悄悄的來,嚴府尹是他們吳家門下出身,今晚得了信兒,那城外的那個大帥呢?今晚上得了信兒沒有?”
李宗貴攤著手,表示自己不知道。
李小幺也沒指著他知道,不過找個說話的人。低著頭,將邸抄一張張重新收起來,慢慢整理著心里亂紛的思緒。
好一會兒,才接著道:“我總覺得,吳欽差來的這件事,那個袁大帥還不知道,貴子哥,不如明天一早趕到北門外守著,也許能看到是誰去袁大帥營里送的信,看看那個大帥,得了信兒多大會兒能趕過來。”
李宗爽快貴點頭:“好,明天天一亮我就出去守著,只一樣,我不在城里,你就在這院子里呆著,哪兒也別去!”
“嗯,你放心。”李小幺心不在焉的答應一聲。
嚴府尹和袁大帥一個是吳貴妃的人,一個是大皇子的人,本來是兩路,可照這一陣子文會上的相處來看,兩個人至少表面上看著,還是一團和氣,如今吳欽差來了,這一團和氣,還能不能團得下去?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