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羲到了前殿,蘇默已經在門下站著了,少年在這幾個月里又長高了些許,眉目之間除去慣有的溫暖,又顯出幾分英朗氣質來。
他微垂首望著地下的樣子,看起來若有所思。
“是有什么急事嗎?”沈羲坐下道。
他施了禮,說道:“沒有急事,屬下只是替王爺送折子進乾清宮,順道過來拜見殿下。”
沈羲料想他另有事情,但仍然先問了句:“王爺那邊又有什么折子呈給皇上?”
“是禮部關于請奏皇上冊后的折子。”
蘇默道,“衙門里有人在提議皇上充盈后宮,不過此事王爺皆已經擋了回去。這批折子不過是呈給皇上看看而已。”
皇帝后宮空虛,不,是空無一人,朝上臣子們好些都是原先李室留下的老臣,為討新君歡心,自然不免會提到冊后納妃之事。
皇帝若應了,這馬屁便拍了正著,若是沒應,那提議也算是名正順,他們不會放過這么好的機會不用。
而賀蘭諄都已經擋了,還呈給皇帝,想來不過是為給皇帝上上眼藥罷了。
沈羲沉吟著,也不作評價,就問他:“王爺還說什么了么?”
蘇默微頓了頓,就說道:“王爺倒沒再說什么,只是屬下今早收到個消息。”
“什么消息?”
“殿下還記得韓凝嗎?”
聽到韓凝,沈羲倒是頓了頓。
不怪乎蘇默這么問,雖然說起來韓凝事發至今不過半年工夫,可是自韓家倒臺之后又發生了多少事。
自穆氏出京,她幾乎是把韓家一眾人忘到了腦后。
只記得當初李睿下旨斬殺了他們府上成年男子,又將女眷們發賣為奴或者去了樂坊。
韓家出事的時候韓凝身在外地,后來自然是被押送了回來,但回來后也沒能逃脫打入牢獄的命運。
按慣例,犯事之家——如韓家這般,女眷將連同年幼男丁會在大理寺牢獄呆上一定時間。
最初兩日,或許會有她們的親友出贖金將之接出去,即便是以為奴的名義接走,事實上除去落個賤籍,還是不必擔心吃穿度日。
這種結局自然是最好的。
但是韓家是敗在當時的皇帝與燕王父子手下,便是如安氏這般娘家也還惦記著她的人家有心想護,卻也胳膊擰不過大腿,又哪里夠膽跟他們作對?因此竟是無一人前來贖人。
而頭兩日無人來接,那么接下來就會開放給對這些犯官家眷感興趣的城中富貴之家,他們可以攜資前來挑選,挑中的買回去為奴或者作妾。
到最后仍是無人問津的,或者是上頭有直接示下的,便就直接送入教坊司。
所謂送入教坊司,便是降為樂籍的官妓。
后來沈羲忙于追查畢尚云的事,竟是未曾關注這層。
“韓凝怎么樣了?”她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