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胥一直跟華卓然保持著聯系,他們都是皇上的心腹,不過因為能力的不同,分配的任務不同而已。
他一早就得到了消息,知道君易景被抓了,所以在朝堂上再次見到“君易景”時,讓他有些吃驚。
成胥能從華卓然那里知道君易景的消息,自然也知道恒王中毒昏迷的事情。
李丞相的要求在不知情的人看來,十分合理,兩位有繼承權的殿下同時出現,才能讓人評判高低,選出誰是儲君。
成胥知道李丞相就是看準了恒王不可能出現在朝堂上,才故意提出這個要求。
“怎么恒王殿下還沒來?”李丞相道,“恒王殿年紀還小,是不是沒見過這么多的人,膽子小覺得害怕了?”
身為皇室子弟,連面見大臣的勇氣都沒有,恒王就算用年紀小作借口,也很難得到其他大臣的認同。
果然不少中立的大臣紛紛面露不贊同,他們不參與皇權黨和李氏的紛爭,但冊立儲君,不僅僅是事關他們的利益,還有黎民百姓的安生。
“李丞相慎,恒王殿下雖然年紀小,但是從來不會懼怕上朝。”季太傅站出來,為自己的學生說話,“前段時間恒王身體不適,到現在還沒有恢復,太醫說了,至少要再過幾日,才能夠康復,不如把冊立儲君的事情,延后幾日再議。”
“太傅這話不對。”李丞相指了指“君易景”,說道,“景王知道皇上出了事,即使生病了,在路上也不敢休息,就擔心會錯過見皇上最后一面,如今還抱恙在身。”
“既然恒王殿下身體不適,不如找人用轎攆抬過來。”有人提出。
“萬一讓恒王的病情更加嚴重,誰能承擔得了后果?”華卓然虎目瞪向那名官員,那人被嚇得脖子縮了縮。
“國家要穩定,就不能頻繁地更換君主,如果恒王身體不適,不能來朝堂,不如干脆放棄繼承皇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