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情況,是因為他們的出發點不同。弗洛伊德常年跟精神病人打交道,深知本能欲望的恐怖支配力;而羅曼羅蘭屬于圣母(褒義),他已經拋棄了個人和國家利益,追求的是全人類的幸福。
至于愛因斯坦和周赫煊,雖然他們也熱愛和平、反對戰爭,但始終保持著自己的理智,永遠不可能像羅曼羅蘭那么瘋狂。他們有自己的做人準則和底線,一切行為都是依照這條準則底線來進行,屬于非常典型的理智派。
羅曼羅蘭還在堅持己見,他說:“人性的光輝是偉大的,就拿這次國際非戰會議來說。為什么召開這個會議?是因為人類追求正義和光明,欲望必須得到克制,所以我們才能團結到一起。”
弗洛伊德潑冷水道:“你屬于少數能夠超脫的人,跟你一樣的人非常稀有。你們無法制止戰爭的來臨,就像道德無法戰勝本能一樣。你們的這次非戰會議,我并不看好,談論不出什么結果的。”
“討論不出什么結果,也并非因為本能欲望太強大,”周赫煊說,“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利益,比如日本侵略中國,是侵犯了歐美列強利益的。但為什么現在國際上流行綏靖主義?是因為列強自身國情糟糕,大蕭條之下誰都不愿打仗。更有歐洲大戰(一戰)的前車之鑒,戰爭會帶來恐怖的惡果,因此在理智的判斷下,列強選擇了綏靖主義。”
羅曼羅蘭問:“周,你也不看好這次會議嗎?”
“是的,”周赫煊點頭說,“我只能盡可能的呼吁和平,但這種呼吁,必須提前給列強講明道理,解釋法西斯擴散帶來的危害,讓列強自己來權衡利弊,從而讓他們得出理智的判斷。”
愛因斯坦附和道:“周說得很對,只有讓各國看到了戰爭擴散的恐怖,他們才會站出來制止戰爭。只談什么和平美好是沒有用的,道德只是一套約定俗成的規則,而規則往往是用來破壞的。”
羅曼羅蘭堅持道:“不管如何,我們必須為和平與自由而努力,我相信人類的未來是美好的,只不過暫時還沒有發展到那個歷史階段而已。”
像羅蘭羅蘭這種圣母兼圣斗士,不管他有多天真,做法有多么不切實際,但周赫煊必須感到佩服。
人類文明需要這種人,他們所代表的美好品質,是普羅大眾的終極追求,代表著人類的光明未來。就像是黑夜里的燈塔,他們散發出的光芒,指引著人類朝著正途前進。
周赫煊和三位大師聊了一整天,隔日弗洛伊德便去海牙出席醫學會議了。而愛因斯坦和羅曼羅蘭,則留在阿姆斯特丹等待召開非戰會議。
來自世界各國的反戰人士,陸陸續續匯集在阿姆斯特丹。
周赫煊很快又遇到一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國母孫夫人。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