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民國之文豪崛起 > 275【會面】

      275【會面】

      湯因比聽不懂中文,只能由羅家倫給他翻譯。聽著聽著,湯因比就把周赫煊引為知己,引為講課的內容跟他的思想非常接近。

      廢話,能不接近嗎?那就是湯因比的原著。

      當然也有不同,湯因比分析中華文明時,觀點比較狹隘,而且趨向于保守。他認為夏朝屬于傳說,商朝和周朝雖然有甲骨文為證明,但并不意味著已經形成政治統一和政治實體的國家。所以湯因比得出結論,中國真正的國家歷史起源于秦漢。

      做為中國人的周赫煊,自然不會認同這些觀點,所以他抄書的時候做了許多修改。

      不過湯因比的觀點非常有意思,他覺得先秦諸子百家,是中華文明思想最燦爛的年代。而秦漢的大統一,阻斷了中華文明的精神上升通道,同時又確保了中華文明的延續性。

      他認為秦漢以后,“統一”已經成為中國人的思維習慣,仿佛只有這樣才安全,而分裂就恍如世界末日。思想僵化和政治統一的中國,雖然不斷被分裂動亂所打斷,但打斷后仍舊會得到修復。“大統一”的修復現象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甚至在極為漫長混亂、以至傳統上認為無法修復的中間期過去后,中國仍然會恢復統一。

      這種說法很有道理,但必須加以補充。

      在周赫煊看來,中華文明的大統一思想,萌芽于先秦時代。殷商甲骨文的卜辭,就已經反映出一統天下的意思。孔子作《春秋》,也主張大統一,強調統一于周禮。《公羊春秋》更是進一步闡發孔子的大統一思想,最后被獨尊儒術的董仲舒繼承,成為后世不可違逆的觀點。

      湯因比認為孔子是保守主義者,沒想過要統一中國,這個說法周赫煊并不認同。

      一堂課結束,周赫煊正準備走出教室,湯因比卻已經提前進來了。

      “周先生你好,我是阿諾德·湯因比。”湯因比笑著自我介紹。

      周赫煊明顯愣了一下,隨即笑道:“你好,很高興認識你,湯因比先生。”

      湯因比說:“剛才聽了周先生講課,許多觀點跟我不謀而合。你是什么時候開始研究世界文明的?”

      周赫煊狂汗道:“撰寫《槍炮、鋼鐵與細菌》時。”

      “那是你的最新著作嗎?”湯因比驚訝道。

      周赫煊點頭說:“去年開始撰寫的,法國的一家出版社,已經在進行翻譯了,可能近期就會在歐洲出版。”

      “那真是太好了,我一定會拜讀。”湯因比道。

      羅家倫做為清華校長,沒有放過這次好機會,他建議道:“兩位都是世界聞名的大學者,不如就在這間教室里,進行一次歷史學界的高端對話吧,讓學生們有幸聆聽大師的思想碰撞。”

      湯因比笑問:“可以嗎?”

      “當然。”周赫煊說。

      教室里的學生頓時轟動起來,幸好民國時代沒有手機,否則估計他們都在打電話呼朋引伴了。

      mm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