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孝鈺做出的事立刻引起軒然大波,民憤沸騰,朝廷命官聽了也覺得匪夷所思,楊孝鈺簡直目無王法。不少官得知后暴跳如雷,慨然上奏要求皇帝將楊孝鈺嚴加處置,以儆效尤。
楊孝鈺可是楊家的獨孫啊,楊首輔怎么舍得將自己的孫子交給大理寺,即便只是進去走個過場也不行。楊甫成還想向上次那樣壓事態,可是這次仿佛觸底反彈了一般,越是壓制,輿論越是洶涌。
討伐楊孝鈺的聲音來勢洶洶,等到最后,已成無法收拾之態,上至朝臣下至百姓,全部要求將楊孝鈺交出來,按律處置。
按律處置,殺人償命。而當街殺人更加嚴重,斬立決都是輕的。
楊甫成怎么肯。楊首輔稍有軟化之態,楊首輔的夫人就在家里大哭大鬧,兒媳也哭成一團,抱著兒子死都不肯松手。這些事傳到深宮里面,楊太后在病榻上氣得直拍床榻“放肆!這群賤民,命比草賤,不過是死了區區一個平民,竟敢牽連孝鈺?何況這個刁民打傷了孝鈺,給孝鈺賠罪本來就是應該的。”
楊皇后來侍疾,見把楊太后氣得直咳嗽,也又焦灼又擔心“太后您消消氣,不要氣壞了身子。我也是這樣覺得的,即便孝鈺不該當眾打死人,可是這個人挑釁孝鈺在前,孝鈺防衛反擊,本來就是很正常的事。只不過孝鈺下手重了些,罵他一頓,讓他反省反省也就是了,怎么能交出去給大理寺呢?聽說牢獄那種地方陰氣重的很,孝鈺才多大,他是我們家三代單傳,萬一有個三長兩短,那可怎么辦!”
楊孝鈺鬧出這么大的事,楊皇后也頗有不滿,不過為了一個民女,他就扯出怎么多麻煩事來。明明這段時間宮里也不太平,程瑜瑾一舉生下龍鳳胎,皇帝大喜,太子有了功績又有了子女,在朝堂上也極為順利,楊皇后和二皇子本來就岌岌可危,然而就在這種時候,楊孝鈺還是要給她惹事。
楊皇后忍不住發狠地想,她就不該總幫楊家兜底。有什么事都讓楊皇后善后,倒把楊家人一個個慣得得意忘形,真以為自己是什么人物了。
可是氣歸氣,楊皇后卻不敢真的不管楊孝鈺。楊孝鈺小的時候,楊皇后也照顧過他幾天,最重要的是楊孝鈺是楊家獨苗,就憑這一點,就算楊皇后和楊孝鈺素未蒙面,楊皇后也得全力提攜著楊孝鈺。
前天楊孝鈺的母親又到宮里來哭,楊皇后本來就為竇希音的事煩惱,被楊孝鈺母親哭了半天后頭都大了,只好忍著疲憊去找皇帝求情。然而乾清宮的太監推說圣上正在和朝臣議事,不肯放行。楊皇后在外面等了很久,都沒能見到皇帝的面,后來太子來了,太監遠遠見了立刻諂媚地迎出來,彎腰哈氣地將人帶進乾清宮了
前后對比如此強烈,甚至,就在楊皇后眼前。楊皇后氣的不輕,但是同樣也知道,皇帝,是不愿意管楊孝鈺的事了。
楊皇后心里撥涼一片,她在心寒中燒出一股火來,皇帝全靠楊家一手扶持,到如今,找回自己的長子了,就不想管楊家死活了?楊皇后憋著一股氣,跑來找楊太后主持公道。
楊太后生病一直不見好,沒人敢讓楊太后知道這些消息,萬一把太后氣出個好歹來就麻煩了。要不是外面一日比一□□得緊,楊皇后實在沒辦法了,也不會來找楊太后。
誰知道楊太后聽到后立刻暴怒,氣急攻心,咳嗽得陣陣頭暈。楊皇后嚇到了,連忙扶住楊太后,勸道“太后您別著急,孝鈺現在還好端端在家里呢,那些人再猖狂,還敢闖到楊家里面搶人?”
“他們敢!”楊太后咳得眼睛都紅了,用力派了下床榻,嘶啞喝道,“喚皇帝來,就說哀家有話和皇帝說。”
太后有召,皇帝不好推脫。大臣出去后,李承璟見皇帝要出門的樣子,眉梢微微動了動,問“天色已經快黑了,陛下要去哪里?”
皇帝嘆了口氣,說道“下午的時候慈寧宮派人來了,朕當時脫不開身,現在奏折看的差不多了,朕去太后那里看看。”
李承璟了然“太后是為了楊孝鈺的事情嗎?”
皇帝冷哼一聲“必然是。昨日皇后就來過,朕有心給她們一個教訓,故意晾著她。沒想到她還是不懂事,竟然讓太后出面。呵,得寸進尺,越來越拎不清自己身份了。”
李承璟聽到沒接話,皇帝口中“越來越拎不清自己身份”的人到底是楊皇后呢,還是楊首輔?李承璟不,而這時皇帝看過來,問“太子,你覺得此事該怎么辦?”
李承璟不緊不慢,說“兒臣以為,無規矩不成方圓,先例不能開。若是陛下為他們開了這次先例,日后如何約束文武百官和悠悠百姓?”
這話深得皇帝心意,皇帝就是這樣想的。定罪和實際執行里面可操作的空間太大了,皇帝并非不懂刑獄之間的陰私,但是楊家如今牢牢護著楊孝鈺,竟然連問罪流程也不讓走,這就太不知所謂了。
皇帝心里確定了想法,大步朝慈寧宮走去。李承璟跟在后面,垂著眼送皇帝出宮。
等人走后,兩邊的太監給李承璟行了個禮,諂媚笑道“太子殿下,您還要在乾清宮里看折子嗎?”
“不必。”李承璟說,“將剩下的幾封搬回東宮吧。陛下不在,孤再待在御書房于禮不合。”
“太子殿下仁德明理,還如此謙和守禮,實在是萬民之福。”太監奉承了幾句,殷勤地幫李承璟搬折子。
李承璟對這些話只是笑笑。皇帝如今看起來確實信任他,但是十年前,皇帝亦是同樣相信楊家,倚重楊家。把帝王的信任當了真就是災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心些總沒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