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一日日走動著,很快就到了元宵節。程瑜瑾還記得去年皇帝大動干戈,帶著宮妃去燈樓“與民同樂”,如今太子找回來了,皇帝也就沒有了與民同樂的興致,照常待在宮里過節。
楊皇后瞧見,心里冷冷哼了一聲。
元宵宴會上,程瑜瑾慣例坐在高臺上當眾人參觀的吉祥物。難得的是今年楊太后竟然也給面子出席元宵宴,她坐在上首,時不時召各家夫人和小姐上去相看。
是的,楊太后為二皇子相看正妃的意思,已經非常明顯了。楊太后一會說趙家的小姐賢淑,一會說李家的閨秀靜美,總之不接竇家的話茬。如此,京城中人還有什么看不懂的,竇希音被吊了七八年,如今徹底被楊太后放棄了。
京城因此刮起一陣風來,有的人家趨之若鶩,也有的人家讓女兒稱病,不去應皇太后的宴席,私下里趕快給女兒定親。眾人對此各持所見,各有態度,但是無疑,有一點是統一的。
那就是竇希音,竇家,成了京師里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程瑜瑾平心而論,覺得楊太后此舉做的確實不太妥當。既然當初沒這個意向,那就不要給竇希音希望,把人家吊了七八年,活生生從少女拖成大齡待婚女子。如今竇希音已經及笄,在十三四那段最適合議親的年歲,竇希音和竇家都一門心思想著二皇子,根本沒張羅過相婿。現在楊太后突然說她并無此意,當初只是看兩個小孩子可愛隨便逗著玩,婚約并不作數,未免太過分了。
但是自己做的選擇自己承擔,就算楊太后再不地道,當初一日日往宮里跑的是竇希音,眼高于頂看不起其他男人的也是竇希音。如今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皇妃做不成,還錯過了議親的大好時機,可謂雞飛蛋打,一切成空。竇希音除了怨自己,其實也怪不了別人。
程瑜瑾這個人就勝在看得清,她對別人冷酷無情,對自己同樣如此,并不會于人于己兩套標準。但是可惜,竇希音顯然并不是這樣。
程瑜瑾余光里瞧見竇希音悄悄出了門,她眉目不動,仿佛并沒有看到。
竇希音在大殿里待著憋悶,實在忍受不了,出門來透氣。她在寒風中恨恨地往前走,一路將腳步踩得又響又重,幻想著腳底下是那些礙眼的閨秀的臉,直暴走了一炷香,才終于冷靜些了。
不知不覺她離宴席已經很遠了,竇希音站在寒風里,瞧著她七八年里最熟悉不過的紅墻碧瓦,巍峨宮城,覺得自己可憐又可悲。
她原以為,自己也是屬于這座宮廷的。所以每次進宮,竇希音瞧著高聳的紅墻,金碧輝煌的琉璃瓦,以及森嚴的門禁,都覺得與有榮焉。因為她知道,她會是眼前這一切的女主子。天底下一個女人最高的榮耀尊貴,都將屬于她。
竇希音壓根沒有想過,自己會嫁給其他人,更不會想二皇子會另娶其他女子。她是那樣相信楊太后,怎么會知道,楊太后在騙她。
現在好了,楊太后公然打竇家和楊妍的臉,竇希音淪為京城笑柄不說,還面臨嫁不出去的窘境。竇家聽到風聲后將信將疑,又觀望了一段時間,見楊太后當真打算給二皇子擇妃,這才慌了。楊妍當頭棒喝,連忙給竇希音相看女婿,這時候才發現好的人選前幾年早就被挑走了,剩下的都是些歪瓜裂棗。要么品行不端眠花宿柳,要么家里是個狼虎窩,甚至還有些人,身份家庭才干遠遠不及竇家,此刻全涌上來試圖撿竇希音這個現成的漏。
換在往常,竇希音和楊妍哪里看得上這種人,這些人給她們提鞋她們都嫌臟。可是現在,這些竟然便是竇希音最好的選擇。
何其諷刺。
竇希音氣得渾身打顫,楊妍也大哭了好幾天,跑回去和父母訴苦。楊甫成當然心疼大女兒,大女兒出嫁時他官位還低微,給楊妍說親時選了各方面都很一般的竇家,而小女兒卻成了皇后。兩個女兒差距委實太大,因此,楊甫成這些年對大女兒一直十分虧欠,如果能將外孫女嫁給二皇子,鞏固楊家權勢的同時,還能彌補大女兒一家,楊甫成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但是,楊甫成也沒想到,楊太后居然出爾反爾,對著自家人狠狠捅了一刀。
楊夫人整天哭著鬧著要為大女兒討回公道,楊甫成不堪其擾,私心里也非常惱恨楊太后。楊太后兒子已經死了,膝下再無血脈,全靠楊家為她延續富貴,可是楊太后就是這樣回報他們的。楊甫成如今已為首輔,小女兒貴為皇后,二皇子也是楊皇后嫡親的子嗣,可是楊太后說給二皇子選妃就選妃,說相看人家就相看人家,連楊皇后這個正經婆婆都沒法插嘴。
越俎代庖,竟至于此。
楊甫成心中有氣,多年來積壓的不滿也一點點浮現出來,漸成爆發之勢。楊太后這些年越發頤指氣使,唯我獨尊,靠著當年對楊甫成的提攜之恩,肆無忌憚地支使楊首輔做事,還動不動在眾人面前放她對楊家有大恩。要不是這次的事情,楊甫成都沒有發現,這些事他已經惦記了這么久。
可是楊太后畢竟是他的姐姐,后宮里輩分最高的皇太后,皇帝和楊甫成都不能把楊太后怎么樣,楊太后說什么,他們明面上還得乖乖聽著。故而楊妍在家里大哭大鬧,尋死覓活,楊甫成除了私下補貼大女兒,其實不能做什么改變局面的事。
楊妍還不肯干休,日日往娘家跑,但是竇希音的心卻冷了。
此刻竇希音看著熟悉又陌生的紅墻,忍不住微微恍惚,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許是因為她站了太久,宮墻那邊的人以為周圍沒人,放肆說起話來。
“二皇子怎么突然去了凌淵閣?”
二皇子?竇希音耳朵一動,忍不住屏息仔細聽起來。
宮墻那邊是一條甬道,這兩個宮女許是沒想到墻后站著人,說話十分無所顧忌。只聽另一個聲音說“是二皇子不讓人聲張的。今日元宵,圣上高興,大宴群臣,二皇子喝醉了,他不想掃圣上的興致,于是就自己去凌淵閣醒酒,讓太監去準備些醒酒湯來。”
“那豈不是說,二皇子身邊沒人?”開始的那個聲音嘖嘖感嘆,“二皇子一個人在凌淵閣,遑論還是喝醉了的,身邊沒人伺候,萬一出些什么事可怎么辦?”
“在宮里,能有什么事?”另一個人口氣不以為意,忽然壓低了聲音,神神秘秘地說,“你聽說太后娘娘要給二皇子選妃的事情了嗎?”
“我知道,據說今日太后召了許多家小姐進宮,是不是未來二皇子妃便在這些人里面了?”
“鐵定是。我們趕快去大殿里伺候著,說不定,就巴結上了未來的二皇子妃呢。”
“但不是說……竇小姐才是準皇妃么……”
“嗨,你說她呀。她如今就是一個花架子,你現在看她還錦衣玉食,威風十足,但是她說不到好親事,這便是她一生最風光的時候了。你且看著她,她還要往下坡路走呢。等過兩年,恐怕連生計都成問題,到時候誰還記得她是誰?她一路下跌,以后連入宮給二皇子妃提鞋的資格都沒有,二皇子妃還會在意她?”
“你說的也是,她畢竟不是楊家正經小姐,楊家因為她是準二皇子妃才捧著她,現在不是了,還會供著她多久?單靠竇家,她算得了什么人物。”
“……”
聲音逐漸遠去,兩個宮女一邊說著話一邊走遠了,從頭到尾,竇希音連對方的臉都沒有見過,可是卻被氣得渾身打顫。
不過區區兩個宮女,她們怎么敢這樣說她!可是竇希音憤怒之后,又絕望地發現,她們說的沒錯。
竇希音指甲不知不覺掐到掌心里,她不能如此,她必須要想辦法自救,她決不能落到宮女們口里的那個境況。
永壽宮。
杜若悄無聲息地進門,附在程瑜瑾耳邊,低聲說了些什么。程瑜瑾聽到后只是點頭,并無語,仿佛什么都不知道。
她依舊微笑著看臺上喧囂熱鬧,看臺下眾生百態,姿態優美端莊,笑容柔和溫婉,是誰都挑不出錯來的太子妃。
宴會過半,突然有人匆匆走進來,低聲和楊皇后說了些話。楊皇后的表情變了,都顧不上說場面話,便急忙離席而去。
臺下的人當然都看到了,他們沒當回事,只以為是宮里突然發生了什么事,楊皇后去處理宮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