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老夫人和阮氏頓時說不出話來。程瑜瑾一邊擦著越來越多的眼淚,一邊懂事地說:“我知道,我畢竟是長姐,要讓著下面的弟弟妹妹。反正我這輩子就這樣了,但是二妹的前途正好,我犧牲一些,成全二妹的美滿婚姻,也不妨事。然而這雖是我們自家的事,但是畢竟講究長幼有序,姐姐還沒出嫁,妹妹就在熱孝里成婚,外面人難免會說道。依我看,不如我絞頭發出家,把路給二妹騰出來,這樣外人就不能說什么了。”
阮氏被嚇了一跳,失聲道:“你這是說什么!”
程瑜瑾眼睛都不眨地接口道:“看來二嬸是不滿意了?也是,如果我做了姑子,恐怕別人會揣測是不是被人逼迫,對二妹名聲不好。也是,二妹畢竟是要做侯夫人的人,怎么能有一個青燈古佛的姐姐呢?那有勞祖母賜我一根白綾,等祖父的七七過去,我挑一個清凈的日子悄悄了結,不給大家添麻煩,好讓二嬸能安心送妹妹出嫁。”
阮氏聽到這些誅心之語,睫毛一動,淚珠便滾滾流下。她用帕子捂住臉,哽咽道:“你這個孩子這是說什么話!你和墨兒都是我身上掉下來的肉,你們剛生下的時候身體弱,大夫說恐怕養不活,我恨不得替你們去了。眼看將你們姐妹養到了出嫁的年紀,你卻自己說些尋死覓活的話,你讓我怎么活?你這是存心往我心里捅刀子啊!”
阮氏說到最后幾乎是嘶吼了出來,程瑜瑾聽到跪下,默然不語地掉眼淚。她穿著一身白色衣裙,纖細的下巴幾乎比衣裳都白,跪在地上衣袖堆疊,越發顯得她纖細脆弱,一折就碎。程瑜瑾眼睛被水洗的晶亮,臉頰側方兩行清淚緩緩而落,晶瑩剔透,安靜無助。
程瑜瑾不似阮氏那樣情緒外放,可是她的聲音刻意壓抑著,聽著反而更讓人揪心:“那二嬸到底要我如何?我落發為尼你不愿意,我以死成全你也不愿意,二嬸還要我如何?”
阮氏用帕子掩著嘴,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程瑜瑾跪在地上,眼淚撲簌簌而落,明明沒發出聲音,卻比阮氏聲嘶力竭更讓人心疼。程老夫人被這一大一小哭得心口憋悶,她實在受不了了,用力拍了下桌子,說道:“都行了,別哭了。”
阮氏的聲音由強轉弱,而程瑜瑾依然穩穩跪在地上,時不時用帕子壓壓眼睛,輸出穩定,后勁綿長。程老夫人沉沉地嘆了口氣,說:“出嫁是大喜事,怎么就非要用一個換另一個?二姑娘那里拖不得,早早出門也好,大姑娘安安心心在家里待著守孝,等孝期結束后,再熱熱鬧鬧說親挑婿。”
用一句空話就想打發她,程瑜瑾可不吃這一套。程老夫人現在倒是說得好聽,但是一年后,誰知道她認不認。程瑜瑾眼角掛著淚,問道:“祖母,我被退婚是事實,二妹先于我嫁人也是事實,即便家里有心為我打算,可是一年后時過境遷,外面人不知道怎么傳我呢。這種條件下,家里要如何給我說親?與其到時候讓長輩為難,不如我現在就自我了斷,清清靜靜來,清清靜靜走,省得被人說三道四。”
“渾說!”程老夫人沉著臉呵斥,“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家里把你養這么大不容易,天大的事一家人商量,總有解決的法子,輕易尋死覓活像什么樣子?”
阮氏被程老夫人的氣勢嚇住,低頭諾諾道:“是,母親教訓的對。”
程老夫人訓完后,又和緩了臉色,說:“你祖父走的匆忙,他臨死前特意給你們姐妹倆準備了嫁妝,想來他也盼著看到你們出嫁成人,結婚生子。可惜他終究沒等到這一步,依我看,不如全了你們祖父最后一點心意。他走前病榻邊都是自家人,外人也不知道說了什么,干脆就說這是你祖父的遺命,長孫女是他看著長大的,在他心里和長孫無異,便留在家里承制守孝,而小孫女嬌生慣養,就讓她趕緊成婚,早日生出曾外孫來給老人家報喜。”
阮氏哭聲早不知不覺停了,程瑜瑾對這個說法還算滿意,她垂下的眼眸輕輕轉了一圈,問:“可是,這個說法,外人信嗎?”
“等你祖父七七這天,我親自和來客說。你祖父的遺,我來說合情合理,他們不信別人,還不至于不信我。我活了這么大把年紀,這點顏面總是有的。”
程瑜瑾得了準信,終于滿意,她不再往眼睛跟前按帕子,眼淚逐漸止了。天地親君師,能壓得過男女禮制的唯有更強勢的等級壓制,比如孝道,比如君臣。程瑜瑾被妹妹搶婚一定會被外人說道,而程瑜瑾這些年算不上低調,很多人被她壓著,心里不知憋了多少怨氣,一旦程瑜瑾落難,不知道得有多少人撲上來踩一腳。到時候局面無法控制,指不定會傳出多少難聽的話,說不準有些黑心嘴長的便會瞎傳,說是她身有隱疾,才會被靖勇侯府退婚。而宜春侯府知道內幕,放棄了讓程瑜瑾嫁人的打算,故而直接讓下面的妹妹出嫁了。
真到了那時,程瑜瑾才是百口莫辯,再難翻盤。畢竟身有隱疾這種事,如何和旁人證明?而如果不是身有隱疾,為什么會被家族默認放棄?
但是如果換成奉命守孝,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孝之一字壓下來,婚喪嫁娶、婚姻倫常全都得往后靠,而且程瑜瑾還是被程老侯爺親口點名守孝。養在膝下,視同長孫,這份尊榮可非同小可。兒媳給公婆守了孝后便是三不出,即便犯了七出之條,丈夫也不能輕易休棄,可見守孝有多大重量。而長孫女按照長孫的儀制守孝,這得是多大的功勞體面。
自古女眷不入祠堂,千年以來祭祀等事都是男子的天下,很少有女子位置。但是程瑜瑾卻能躋身其一,還是比肩長孫。長孫是承嗣人,在家族傳承中的地位比次子都高。程瑜瑾這份尊榮簡直獨一無二,連程敏這個女兒都不及。等守孝結束,僅憑這份功勞,程瑜瑾隨隨便便扔出去就能壓得一票人說不出話。到時候,她在婚姻市場上又能加很重一項籌碼。
程瑜瑾十分滿意,甚至比她原本預料的還要好很多,而程老夫人親自出面說,這就更好了。事半功倍,意外之喜,程瑜瑾對今日的收獲滿意至極。
程瑜瑾不再哭,杜若見機,上前說:“姑娘,地上涼,您快起來說吧,不要辜負了老夫人的一片慈心。”
其他丫鬟如夢初醒,連忙上前來扶著程瑜瑾起身。程瑜瑾半推半就地站起來,程老夫人見程瑜瑾臉都是白的,于心不忍,說:“給大姑娘搬個繡墩來,再端杯熱茶。姑娘家不能受寒,她在地上跪了那么久,小心受涼。”
程瑜瑾裝模作樣推辭了兩句,就在丫鬟的攙扶下坐到繡墩上。阮氏也哭了半天,此刻還站在一邊。阮氏臉上的妝都沖花了,眼睛也又紅又腫,她看看哭了一場但仍然美麗典雅的程瑜瑾,再看看自己,心里不知道為什么就犯起別扭來。
阮氏心說,她也哭了好半天,她也受不得寒,怎么老夫人給程瑜瑾上茶賜座,卻不管她呢?
程瑜瑾掀起杯盞,緩慢地喝熱茶,程老夫人見眾人情緒都平穩下來,說:“這件事情就這樣定了。我幾天后和眾人說,就說這是老侯爺的遺愿,留大姑娘下來守孝,放二姑娘出去成親。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和氣,家里人心力齊了,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才能不被外人欺侮。要不然,別人還沒怎么著,我們自己就成散沙了。”
程老夫人想粉飾太平,程瑜瑾點頭稱是,就當聽個熱鬧。程老夫人見兒媳和程瑜瑾都露出受教的模樣,她以為自己的話有效,于是滿意地繼續說道:“守孝和成婚這件事就說定了,你們以后不許再胡亂猜忌。先前大姑娘說的那些話,也不許再提了。”
程瑜瑾站起身,乖巧應道:“是。方才是孫女想岔了,幸虧祖母明理,及時點通了孫女,不然孫女就要釀下大錯了。”
說完程瑜瑾轉向阮氏,鄭重地行了個賠罪禮:“侄女剛才魔怔,行有失,請二嬸恕罪。還望二嬸不要將那些胡話放在心上。”
程瑜瑾又是請罪又是賠禮,能說的話都叫她說了,反倒顯得阮氏不如一個小姑娘懂事明理。阮氏訕訕,說:“沒什么,本來便是一家人,有心結說開了就沒事了。”
“二嬸不怪罪我就好。”說完,程瑜瑾音容不變,輕飄飄接了一句話,“只不過有些容易產生誤會的話,二嬸還是不要說了。我的母親是慶福郡主,父親是程家大老爺,雖和二妹情同姐妹,但畢竟是隔房的堂姐妹,算不得親生。我感謝二嬸母疼我,但我的父母另有其人,一母同胞這種話,二嬸日后還是不要再說了。”
阮氏聽了臉色一僵,喉嚨哽咽,竟然連話都說不出來。她當然知道程瑜瑾就是她的親生女兒,慶福不過是掛個名,府里所有人都對此心知肚明。這些年阮氏一直以此自居,可是程瑜瑾卻當著她的面說,自己的母親另有其人,阮氏只是嬸母。
這仿佛在阮氏心里狠狠捅了一刀,比剛才程瑜瑾說要自我了斷還誅心。阮氏臉色煞白,而程老夫人卻很滿意程瑜瑾的懂事,她贊賞地點點頭,說:“大姑娘說得對,老二媳婦方才情急之下說錯了嘴,以后可不能這樣疏忽了。”
阮氏嘴唇嚅囁,臉上最后一絲血色也消失了個干凈。
程瑜瑾這是,不認她嗎?她明明是程瑜瑾的親生母親啊!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想要多更新點,所以發遲了,明天還是老時間見~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