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個需要強大的技術儲備,技術創新能力,還有龐大的研發資金,你們這些企業有嗎?”
“第二個就是硬件研發,也是你們公司有一些基礎的,但你們出發就晚了,還能追得上別人嗎?不過倒是可以在一些配件上做出創新突破,比如屏幕,比如攝像頭,比如電池等,這些投入相對較低,成功的可能性也更高,處理器方面當然也可以,但競爭更大,而那些大企業都跟代工廠等合作研發,你們彎道超車的可能性不高,風險更大。”
“第三個就是產品設計,你們公司也有這方面的經驗,可智能手機跟功能機不同,你們之前的設計理念要全部被推翻,手機外形大部分已經無法更改,你們要做的是在細節上調整,這個讓消費者喜歡更難。”
“第四個就是讓那些廠商聯合,強推一兩個品牌,結合大家的資金來推廣一個品牌,站穩腳跟后大家分錢,可如果他們真的想那么做,現在就不會有這么多手機廠商了,那些小廠商的老板都想自己當老板,自己說了算。”
“最后一個辦法,就是走出去,不在國內市場競爭,而是去國外市場,去那些手機產業沒那么發達的地方,靠著價格優勢,或者是一些差異化的設計,提升性價比,吸引消費者,賺的也許不多,但肯定有的賺,也可以慢慢的積攢經驗和技術,為將來殺回國內市場做準備。”
前世國內就有手機廠商走出了國門,在非洲大力的開疆拓土,活得也很滋潤。
也有一些小的手機廠商研發出了某項特別好的專利技術,直接被大廠商并購了,一樣套現了一大筆。
甚至還有一些專門做手機殼、手機貼膜的,一樣能賺不少錢。
但想靠著小品牌,低價格競爭市場的,則輕松都被大廠商淘汰了,因為大廠商一旦下手做低端手機,性價比可以秒殺那些小廠商,真的不給他們半點活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