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才聽有位代表說讓農民進城買房,取消農村自建房,收回宅基地等,你們問過農民的意見了嗎?”
“原本他們有自己的房子住,也許不如城里的房子更亮堂、更寬敞,但他們住著也很舒服,而且不必承擔許多其他的費用,更不用背上沉重的貸款。”
“現在城市的房價是多少?農民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你們打算將首付比例降低為一成,甚至我剛才還聽到了零首付,以此吸引農村的年輕人進城買房,那他們付得起后續的貸款嗎?收入減去了貸款,他們每個月還剩多少錢?”
“夠基本生活嗎?夠子女養育和教育嗎?夠贍養老人嗎?他們恐怕連基礎的醫保都買不起了,更別說養老保險。”
有人馬上反駁道:“這位同志,你說的太極端了吧?我們要考慮大部分的人群,不是少數窮人。”
“我們的人均收入增長飛快,今年緊一點,之后隨著收入的上漲,自然就寬松了,而且我們很多家庭的資產可并不低。”
張恪清看向對方:“那你考慮過收入下降嗎?考慮過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嗎?收入上漲,他們的生活成本也在上漲,養老、教育成本等都在上漲。”
“你說的家庭資產,包括了房屋這種不動產,很多家庭資產的六成,甚至八成都是房屋,除去了這個,他們還有多少資產?”
“低首付意味著將風險轉嫁給了銀行,到時候房地產企業將房子賣出去了,錢拿回來了,那些人一旦斷供,你讓銀行收房子嗎?”
“這里有金融行業的代表同志吧,你們想要承擔這個高風險嗎?前些年漂亮國的教訓不是都忘了吧?”
徐總看著張恪清:“那按照你的意思,房地產行業就要限制發展?那些農民工的收入怎么辦?那些相關行業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