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是鎮上不問,就干脆不管,畢竟村長家也有農田,也想焚燒秸稈。
焚燒秸稈之后,草木灰可以肥田,而且第二年耕地會更省事兒,多少年都這么干了。
這件事還沒辦法說是誰的地就誰負責,那樣的結果就是鄰里之間有矛盾的,就會想辦法去偷著把別人田地里的秸稈點了,然后等著上頭收拾這塊農田的主人。
如果這個村長不種田,又十分負責,發現了焚燒秸稈的直接上報,鎮上一般會怎么處理?
多半是罰款,而且為了震懾其他人,很可能是重罰。
那些農民一年種地才能掙多少,罰款一次恐怕大半收入就沒了,那個農戶的家庭又該如何生活?
前世他在江城看過太多這類報道了,有的地方甚至動用了警察,造成的影響非常大。
有些人覺得焚燒秸稈是無所謂的事情,甚至覺得這是幾千年來一直這么做的,沒什么太大影響,不應該被禁止。
有些人則覺得應該強行禁止,因為這些人影響了他的生活環境。
還有些人覺得應該慢慢禁止,先倡導,之后用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來改變農民的觀念。
這些就不算什么了,后續還有地方不讓農村土灶生火做飯,不讓焚燒買來的煤,必須從他們指定的地方購買脫硫優質煤等,有一種矯枉過正的樣子。
他不希望在自己工作的地方,出現這種事。
向洋也想到自己去下面調研的時候,確實有一些政策被實施的變形了,有基層人員整體素質的問題,也有當地的社會環境因素影響。
“恪清同志,那你覺得我們應該怎么做?焚燒秸稈不應該禁止嗎?環境不應該治理嗎?這不只是改善城里的環境,那些農村地區也有霧霾,對他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也有負面影響。”
交給各地市自己處理不行,難道要省里挨個地市調研,然后討論出一個可行性相對較高的辦法?又或者先在某個地市,甚至某個縣做試點?
太耽誤時間了,這樣要幾年才能全面實施,這幾年的環境會惡化的更快。
焚燒秸稈不只是會造成環境污染,每年還都有因為這個造成的火災,這樣也能解決一些火災隱患。
張恪清想了想前世的一些成熟的方案,也是許多地方走了不少彎路之后,總結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