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恪清坦:“陳書記,我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當初鄭城資金也不寬裕,您不還是大刀闊斧的完成了許多項目?”
“而且同時完成四個城中村的拆遷,相關的行業也一定能得到更快的發展,明后年他們繳納的稅收也會更多。”
“若是招商引資成功,那些投資落地,同樣能讓鄭城一些行業得到發展。”
“我也還有一些其他能帶動鄭城經濟直接增長的辦法,比如提升文旅產業等,還可以找上頭要一筆撥款。”
陳棟邦詫異的看向張恪清,他剛才說的不夠清楚嗎?
還是張恪清覺得蘇立業和向洋對其格外的照顧,就一定會給錢?
別的干部空降下來,一般都帶著政策和資金過來,也帶著一個大項目,張恪清這種只有項目,卻沒有資金和政策的,他也是第一次見。
難道是省里承諾了什么,他還不知道?
張恪清伸手向上指了指:“陳書記,我說的找上頭要撥款,不是指的省里,而是京城。”
“如果我們一些項目潛力十足,未來發展直接能看得到,但卻只是缺少一些資金,您說上頭會不會給予幫助?”
陳棟邦瞇著眼睛,他忽然想起來,張恪清的岳父是商務部部長唐文忠,這是唐文忠準備幫女婿一把了?
雖然陳棟邦對此有些鄙夷,但這樣對鄭城發展確實有好處,他也能分到一些政績,所以絕對不會阻止。
“恪清同志,如果你有這個信心,那么這個項目我原則上不反對。但其中的風險你必須考慮清楚,一旦出現任何大的負面問題,你能承擔得起這份責任嗎?”
張恪清聽懂了,陳棟邦這是想讓他來扛責任。
他也毫不猶豫的說道:“陳書記,這個項目我會親自負責。如果期間出現什么問題,我來負主要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