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不速之客,是蕭九泠和容傾她們都認識的梓鳶,她不僅帶來了長公主的賀禮,還帶來的長公主的密信。
密信中的內容,與第二波不速之客有關。
心中說,在蜀地之戰中,蕭九泠和慕容璟對朝廷所做出的貢獻已經呈上給圣上,對他們的嘉獎很快就會送達臨南府,他們要做上京城的準備了。
第二波不速之客,與梓鳶間隔沒多久,大概就是一炷香的時間。
而這第二波不速之客,陣仗卻要比梓鳶來時大得多。
因為,他們是宮中傳旨官,不僅帶著圣上的圣旨,還有宮中護衛隨行保護。
他們直達將軍府,當著所有賓客的面宣讀了圣旨。
圣旨的內容,與長公主送來的密信內容大同小異。
都是說他們在蜀地上的事,要論功行賞,需要他們到京城去領賞謝恩。
一般來說,需要到京城去面見皇帝領賞的,就不是什么小恩小惠了,若只是一般賞賜,跟著圣旨一起送來便可,但這圣旨上沒有寫明到底是賞賜了什么,只是說要上京領賞,讓一切又變得有些撲朔迷離起來。
幸好,有長公主的密信在前,蕭九泠才沒有太過擔憂。
接了旨,又給了傳旨官和隨行護衛們送上辛苦錢,還特別開了一桌豐盛的宴席給他們,傳旨官高高在上的表情才變得溫和了許多,告訴慕容璟他們只有三日準備時間,三日一到,就隨著他們一起進京。
梓鳶并未露面,本來還說一起吃小珍珠的彌月酒,但是在圣旨到了的時候,梓鳶便隱去了身形。
后面離開時,也只是交代蕭九泠他們,長公主已經在京城給他們安排了住所,到了京城后,自會有人來接應。
梓鳶走后,容傾不安地問蕭九泠:陛下下旨讓你們進京,老師卻給你們安排住所,這樣不會引來非議嗎
蕭九泠倒是看得更清楚些,咱們商行手握了番地的礦山,還有幾條重要商道,這都是與朝廷做的生意,若是沒有強大的背景,恐怕會被其他人撕得渣都不剩。老師這樣做是像天下人宣告,我們是她的人,她的學生,她就是我們的靠山,我們的背景。況且,既然陛下已經下旨封賞,就說明蜀地的事基本上已經清晰了,我們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也肯定瞞不住。與其遮遮掩掩,還不如大大方方地承認。
容傾了然地點點頭。還是你厲害,能看清楚這背后的彎彎道道。
蕭九泠對容傾的話,只是笑了笑。
并非是她厲害,而是她重活一世,經驗要比此時的容傾也多了一世,還有就是在蜀地時,她和長公主之間的接觸要更多一些,比起容傾或許要稍微多了解長公主一分罷了。
……
三日時間,匆匆而過。
蕭九泠他們根本來不及多準備什么,小珍珠還太小,經受不住這樣的長途跋涉,只好留在喬氏身邊代為照顧。
也幸好喬氏不愿蕭九泠太辛苦,所以早早請了奶娘,晚上的時候都是奶娘照顧小珍珠,給她喂夜奶。
如今,蕭九泠要離開一陣,奶娘頂上也是可以的。
算算日子,蕭九泠他們來去的路程,再加上在京城逗留的時間,最多三個月也該回來了。
一想到三個月見不著小珍珠,蕭九泠心中也是不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