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誰九歌冷不丁的問道,想從諸葛百里的嘴里套出那個在背后幾次害她的主使究竟是誰!
沒想到諸葛百里卻突然間緩過神來,沒誰,沒事!我是說王上會生氣。
看著諸葛百里閃躲的眼神,九歌自然知道他是在鬼扯。很明顯在這件事上諸葛百里已經有了戒心,若是此時再追問這個問題,反倒會壞了事。
所以九歌沒有繼續追問背后的主使是誰,而是話題一轉道:王上怎么會生氣呢!若沒有你那幾句話,王上怕是連看我一眼都懶得看吧,怎么可能還會想著娶我為妻呢!
也是!諸葛百里轉念道:你這樣貌平平的,想來王上也不會非要鬧著娶你!
看著諸葛百里認真的模樣,九歌實在有些苦笑不得。
如若先生直接諫恐怕惹王上懷疑,明日會有朝臣在朝堂之上重提反對納我為妃之事,到時先生自然可順水推舟,把一切做的合情合理。九歌知道若是沒有個起因,諸葛百里忽然改口,改的好的話萬事大吉,若改的不好,恐怕還會惹得季光猜疑。
所以她需要一個借口,一個讓他做出讓步的借口。
瞧著諸葛百里滿口答應的神情,九歌心中暗暗下定決心,這一次先留下你的命,直到抓出你身后之人。
……
果然在云禮和嵇由的安排授意下,第二日忽然有大批群臣反對納妃,其中好多是站在信吉候那邊的朝臣,不知道是不是山濤先生放出了風聲,大家聽到了季云信因為此事被責罰的消息,紛紛站出來替他求情,坦王上納一個身份低微的女子為妃實乃混淆天家血脈等主張。
季光看著堂下什么都不知道,卻一個勁兒反對的朝臣們,是有苦不能說。確實他并非非九歌不娶,但是諸葛百里確實有在前,既然得此女子之人,可安天下,那么他無論如何不會讓這女子落在旁人手里。
縱然朝中和坊間對他執意要娶九歌的原因都是多般猜測,但他決不能承認自己的行為確實是因為這些傳。將一國之安慰系與一個女子手上,季光身上的傲氣實在做不出來這樣的事。
所以就算是群臣如何激憤,如何反對他納九歌為妃,季光都不能承認自己是因為那傳,但又不能因此而放棄九歌,這娶不行,不娶實在心意難平。所以季光現在實在是騎虎難下,進退兩難,如何能不氣。
只見他閉口只是聽群臣如何反對,并不吭聲,大家都說完后,季光陰森森的問道:你們都說完了群臣瞧著面露兇狠的季光,一時都不敢再說話。
見著群臣們不再吭聲的表情,季光想裝作若無其事的模樣,端起案幾之上的茶杯,自斟自飲了一杯,唇剛剛碰到被子,季光就仿佛想起什么似的,狠狠將被子往前面的堂下一摔。
群臣們心中一抖,季光稱王以來,多少次朝堂之上的爭鋒相對,從未見季光摔過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