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從小相依為命,感情不一樣。雖然事出有因,李治也有自己的立場,從帝王的角度來說,李治沒有錯。但是長孫無忌和長孫家的結局讓李世民很自責。陛下,這不是你的錯,你不用自責。長孫皇后也只能如此說了。長孫皇后知道自己阿兄對權力的渴望和執著,擔心變成只手遮天的權臣。自古權臣沒有好下場,活著沒事,死了也會被清算。諸葛亮除外!史書評價大姨說"有非凡的遠見和智慧"這件事大姨擔心沒有錯,不讓國舅掌權,才能保住國舅和長孫家。想到這些李世民更加自責了。長孫皇后對外戚之事一直以前代為鑒,臨終前仍然不忘囑托丈夫不要給予她的家族太多。她認為自己的家族有幸結為皇室姻親已經是很大的榮幸了,但他們并非都是才德出眾之人卻身居高位,所以很容易遇到危險,想要長久無憂,就不能讓他們擔任要職,只需要以外戚的身份覲見,就已經是極大的幸事了。無忌是稚奴的舅舅,是親舅舅啊!李世民搖搖頭,不愿意接受這種結局,按照歷史發展,長孫家,也是麗質家。李麗質也想到這個問題。大姨夫,這件事真不能怪稚奴,國舅他確實做的很過分,設計陷害政敵,鏟除對自己有威脅的人,房玄齡走在他前面,但是他還是找了一個謀反的借口滅了房玄齡的家族。不僅僅是這些大臣,還有稍微有點權勢的宗室也成了他打擊迫害的對象,比較有代表的就是李恪了,李恪臨終前還發毒誓詛咒國舅,還真被他說中了。宗室的力量被國舅清洗了很多,稚奴登基之后看到朝堂上全部是國舅的人,都沒辦法理智了。這也為后面一個重大變故埋下禍根。李世民長孫皇后和李麗質都沒想到長孫無忌后面變成這樣。開始覺得李治是帝王,打壓長孫無忌沒毛病,但是心里有點不舒服。聽到長孫無忌的所作所為,感覺好像這樣也是他自己作的。李世民在的時候長孫無忌可不敢這樣。這也是李世民放心長孫無忌的原因。長孫皇后也下定了決心,這一次肯定不能讓長孫無忌入朝了。為了保住長孫無忌,也為了保住長孫家。哎,沒想到后面會是這樣。李世民有點無奈。李世民預想中的長孫無忌和李治應該是成就一段君臣佳話的。類似諸葛亮和劉禪,諸葛亮和劉禪沒有血緣關系,李治和長孫無忌有血緣關系啊!重大變故是什么?李世民抓住關鍵問題。大姨夫別急,聽我慢慢說來。這個武才人,在貞觀一朝平平無奇,但是到了稚奴時期大放異彩。李世民感覺這句話很刺耳,怎么說?這個人不管是政治斗爭,還是后宮爭斗都是一把好手,她不僅僅干掉了有背景的王皇后成功母儀天下,還幫稚奴拿回國舅褚遂良的權利,把這兩個人及其黨羽掃出朝堂。母儀天下?長孫皇后一驚,有點打李世民的臉。做個才人還能忍,母儀天下多多少少有點過分。把小媽扶正,就真不考慮親爹感受啊!李世民心里默默給李治記下一筆賬。這樣聽起來,確實是有點能力的,不是無能之輩。武則天的能力李世民也認可。武才人,武氏長孫皇后仔細想了想,是不是武士彟一脈的?對對,就是他次女。蕭然點頭。隋朝年間,武士彟經商致富,后成為鷹揚府隊正。大業十三年,他資助唐國公李淵晉陽起兵,授大將軍府鎧曹參軍,然后隨李世民軍平定長安。唐朝建立后,名列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官至工部尚書,封應國公。沒有背景,商人起家的,在這個世家門閥林立的時期,地位很一般。不對,這個人是商人,他沒有什么政治資源啊!武才人如何在皇宮對抗其他人。李世民提出疑問。大姨夫,武才人沒有武家的支持,她母女算是被掃地出門的,她和武家關系很差。這個時代拼投胎技術的,講究家族背景的。聽到武則天沒有家族,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都不得不高看這個人幾分。如果是這樣,那這個人的能力確實可以。李世民太了解這個時代規則了,一個沒有背景,沒有家族的人很難站穩腳的。能力確實可以,后面稚奴身體不好,武才人幫忙處理朝政呢!李世民皺起眉頭,頗為不悅,這不是,后宮亂政嗎?稚奴胡鬧!大姨夫,比你想的嚴重,這叫二圣臨朝。這個詞長孫皇后和李世民都不陌生,也不是大唐才有,更不是武則天和李治開始的。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就是這樣。啊,稚奴怎么李麗質也知道后宮亂政不好。長孫皇后有能力,但是人家自律,只是勸誡李世民。這也沒辦法,稚奴身體不好,就是風疾這個遺傳病,老爺子有,大姨夫你也有,想不起來最輕還是老爺子的,最嚴重的就是稚奴的,他被這個病折磨的不輕。后面處理朝政主要是武才人。李世民意識到不妙,李治身體不好,那武則天權力肯定就越來越大了。這樣要出事,為什么不讓太子監國?武才人完全可以輔助,而不是她親力親為。李世民覺得這樣才是最好的選擇。太子不太成器,母強則子弱,太子屬實一難盡啊!不是,太子實在不堪大任,其他皇子呢?李世民也是服氣的。好像活著的都不怎么樣。蕭然印象中李顯李旦確實很普通。要出事,這樣肯定要出事,外戚肯定做大。李世民都著急。大姨夫你忘記,她和武家關系不好嗎?對對對,這倒是不錯。李世民松了口氣。武家的人有點爛泥扶不上墻的感覺,后面她六十多歲,自己廢了兒子當皇帝了。李世民臉色一變,等一下,你等一下,你是不是說錯了?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