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卡塞爾學院的教科書上明確地提到過,每一位四大君王都掌管著象征該元素的一個終極靈,在靈周期表中這些靈通常被標記為“絕密”,而更進一步的機密檔案中提到的“太古權現”的概念表明,那些被標記的絕密靈都屬于“太古權現”的外在表現。
對于“太古權現”的研究,靈學者們認為這種東西比起是某種具體的“靈”,更不如說是一種模糊的“概念”,就比如“靈?燭龍”所象征的太古權現就直指所掌握者諾頓的頭銜“青銅與火之王”,是“火”“燃燒”“高溫”“熔鑄”“沸騰”“熵增”“爆炸”等等概念的集合體。
拋開近期在卡塞爾學院校長室由靈學主任艾德勒教授提出的《太古權現意識論》,只單談太古權現本身的存在問題,艾德勒教授在一期《gold》的子刊上做出過推論,認為太古權現并不為任何人掌握,又被所有人所利用。
艾德勒認為,所有靈都是太古權現分流出的表現形式,靈周期表上的高低順位,不過是太古權現在物質世界所表現出的形式危險與否,震撼與否的體現,這也和“靈序列號不代表絕對強弱”的業界論相符合。
但毫無意外,表現形式越是危險,靈與太古權現本身的“吻合度”就越高,靈是將“概念”表現在物質世界的手段,而靈越是能將“概念”展現的淋漓盡致,那么就意味著在不同維度上與概念的吻合度越高,這也就衍生出了“燭龍”“因陀羅之怒”“濕婆業舞”這些被稱為終極靈的東西。
闡釋清楚了太古權現與終極靈的關系,隨后艾德勒就在那篇子刊的論文上輸出了一個觀點,那就是“混血種是有機會掌握絕密靈,并且將之安全運用于屠龍事業的”。
艾德勒認為,能在物質世界傾力展現出“太古權現”的“終極靈”的所掌握權,與混血種的血統是否是“s”級、“a”級,甚至更優秀的級別沒有任何的關系。
為佐證這個推測提出的案例是制造出了歷史上的“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的“靈?萊茵”持有者的故事,“靈?萊茵”毫無疑問被視為太古權現的完美表現之一,所象征的“爆炸”被歸類于疑似“青銅與火之王”與“大地與山之王”的權柄。
秘黨就該靈存世以及絕跡的整個過程的研究,認為靈?萊茵存在三重限制機制。
第一就是血統要求:需次代種以上龍族血統。
第二就是軀體強度:除龍王外均會造成軀體碳化。
第三就是冷卻周期:秘黨檔案記載該能力一生僅能使用一次。
這個三重限制似乎看起來直接與艾德勒的論文觀點相悖,但實際不然,相反,這個三重限制剛好佐證了艾德勒的論點。
就艾德勒以私人關系聯系上了曾經靈?萊茵持有者的關系者,探明了一件有些離奇的事實,那就是掌握靈?萊茵的混血種本身的血統只是正常的“a”級混血種,甚至沒有達到艾德勒預想之中的“s”級。
在秘黨總結的三重限制機制中提到過,釋放萊茵需要次代種以上的龍族血統,而這個論點需要加上一個詞“安全”。
“安全釋放萊茵需要的三重限制”――這樣的前提才算是完整的。
血統本身的條件其實并不妨礙那位“a”級混血種確切地掌握著這個靈,身體的強度也不妨礙“a”級混血種擁有這個太古權現的極致表現方式,他可以擁有,但卻沒法使用,這才是問題的關鍵點。
之后艾德勒還舉例了卡塞爾學院招生辦所密切觀察的一位尚未辦理入學的“靈?琉璃梵城”的使用者,那是一個印度裔的男生,他天生就能將“無塵之地”進階為“琉璃梵城”,甚至不需要通過血統精煉技術來進行靈的躍遷。
但很可惜的是這位印度裔男生的血統并不優秀,這就導致他所釋放的“琉璃梵城”的強度甚至比不過百分之一的曼斯教授的“無塵之地”,在曼斯德教授實地考察過他的靈后給出的評價是“估計就連靈本身都很郁悶吧!明明擁有如此高的適應度,卻無法將其防御力呈現出來。”
血統的優劣和混血種自身所掌握的靈稀有度、序列數是沒有絕對關聯的,又或者說其中可能存在的關聯絕非現在普遍的靈學業界所認為的“基因優劣論”進行的導向(后應結合太古權現意識論進行總結)。
這是艾德勒最終提出的一個相當反直覺的總結,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分明血統被評為“a”級的混血種覺醒的靈是低序列號的緣故。
這篇論文其實本身的概念以及其中所舉例出的一大堆考察和數據都夠得上再度登上《gold》的期刊封面,但奈何太過其中的“反血統論”太過離經叛道的緣故,與當前業界的主流聲音不同,所以才被迫只登上了《gold》的子刊,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甚至沒有太過的人翻閱過這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