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李煥兒在給秦侯爺納妾的這條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寬了。
在李治進入大理寺死牢的第三天,齊州發生了一件大事:李佑謀反了。
不僅是李世民懵逼了,滿朝文武也都懵逼了,不應該啊,李佑雖然是個紈绔,但還沒傻到造反吧這就有點奇葩了。
老李大驚失色之后,立馬讓李績帶兵去圍剿,李績這邊剛領命,齊州那邊又傳來消息,李佑翻盤團隊,全部被抓。
在齊州,有一名果敢都尉名叫杜興敏,在李佑造反的當天夜里,就悄悄的順著城墻爬進了齊州城,不足百人的隊伍包圍了齊王府。
杜興敏當時只在外面喊了一句話:我為國家討逆,當兵的全都放下武器,出來投降,不然我就要放火少齊王府了。
話音剛落,就命令士兵堆積柴禾,打算放火。
然而,杜興敏就是嚇唬嚇唬,他也不知道對方會不會投降,可問題是李祐爬了,親自帶著叛亂的軍卒出來投降,正在送到長安城的路上。
簡單說,就是李佑從造反開始沒超過三天,就被一百來名齊州府兵給剿滅了。
值得一提的是,李祐喜歡養斗鴨,他還沒犯上作亂的時候,貍貓進入鴨舍,咬斷鴨頭,死了40多只鴨子。后來李祐造反失敗,牽連誅死的人有40多人。估摸著是李祐造反失敗早有預兆,家里40多只無頭鴨子已經提前警示了他。
老李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又懵逼了。
這兒子也太不像他了,犯上作亂不都是準備妥當之后,振臂一揮大軍壓境嗎最起碼你要堅持到李績的大軍到了你在投降,一百人就把你給剿滅了……造反起家的老李,頓時感覺臉上無光了,這個敗家兒子,啥也不是。
剩下的就是詳查了,這一茬不得了,李佑造反之所以平定的那么快,是因為內部有叛徒舉報,這個叛徒就是李義府。
李義府舉報之后,齊州刺史就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杜興敏才得以順利進城。
李義府的奏報中寫的十分清楚,齊王李佑謀反的關鍵在于他的舅舅陰弘智,是陰弘智私底下鼓噪齊王李佑招募壯士和死士,勾結高句麗在埤沙城的將領,還試圖在占領齊州之后,和埤沙城里應外合,徹底搞掉大唐登萊水師。
在此期間,薛大鼎害怕被株連九族,幾次三番全族李佑。
這個薛大鼎也是傻逼,屬于瘋狗類型的,逮著什么噴什么。今天李佑玉佩沒有掛好,明天李佑想要調戲女仆被禁止,說他荒淫無度,后天說他衣冠不整,有失皇家威儀。最致命的是,薛大鼎事無巨細一一向李世民匯報匯報。
李佑被他弄得煩不勝煩,陰弘智和李佑一商量,生怕薛大鼎走漏消息,就趁著狩獵的工夫,讓人射殺了薛大鼎,割頭分尸。
之后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謀反,但他治下的青州、淄州等地的士兵并不聽他的命令,而兵曹杜行敏號召眾人抓住李祐,士兵們卻紛紛響應。
李佑的盤算事業,就這么匆匆的開始,匆匆的結束了。
老李詳細的看著奏報,一看這叛亂和小孩子過家家根本沒啥區別。
但是,懲處還是必須要懲處的,因為涉及到了陰弘智,只能算李佑倒霉。
李佑的生母是陰嬪,封號原本應為德妃,陰德妃的父親陰世師因效忠隋朝而被李淵處死,陰世師之子陰弘智等人由于年幼而免于一死,陰氏則被沒入掖庭為婢。
簡單來說,他們老陰家和李世民家里是世仇,陰弘智教唆李佑造反,必須要除掉。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