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弩手一輪拋射時候,迅速后撤,給騎兵突刺留出來奔跑的距離。
當雙方的騎兵狠狠撞在一起之后,就徹底彰顯了馬鐙的用途。
在馬鐙沒出現之前,人幾乎都是綁在馬背上的,發力點很弱。
但有了馬鐙之后,腳下生根,發力很強,唐軍的沖鋒明顯更占據優勢。
掏出來單筒望遠鏡,侯君集看向城墻,已經有更多的士兵登上去,勝負也在這一瞬間。
然而,在城內又出現了一股騎兵,沖向城墻,對著城墻下的軍卒砍殺。
小瞧你了!
侯君集聳聳肩,把城外的騎兵,徹底殲滅!
令旗手在次在高臺上打起令旗,又有一波唐軍騎兵沖出本部陣營。
攻城的隊伍緩緩后撤,只留下雙方的騎兵,硬碰硬的砍殺。
唐軍都是職業軍人,和游騎衛的三三制不同,騎兵都是五人一組,其中有伍長指揮,戰場被分割成很多小塊,這讓吐蕃軍隊組織不起來成建制的沖鋒。
很快,吐蕃的騎兵變壓不住陣腳了,路查九齡看到后,一咬牙,下了關城門生吊橋的命令。
金川城的城門關閉,吊橋升起來,吐蕃的騎兵們慌了,人在無助的時候,要么是奮起反擊,要么就是丟盔棄甲。
侯君集將手里的最后一只騎兵全都壓了上去,盡最大程度的要把這出來的四千吐蕃騎兵給殲滅。
面對像是鋼鐵洪流一樣的唐軍,吐蕃的軍心徹底崩潰了,四千輕騎死傷殆盡,被俘的人數就達五百多人,反觀唐軍,輕重傷和戰死者,加在一起不足一千。
鳴金收兵!
侯君集看著濃煙四起的戰場,在對吐蕃軍隊的戰力徹底知根知底之后,決定在第二天,動用大殺器了。
一夜無戰事,侯君集穩穩的睡了一覺,可城內的路查九齡卻不行了,唐軍圍三闕一,給足了他逃跑的時間,但只要他棄城逃跑,那唐軍不出意外的將占領吐谷渾全境。
是打還是逃,這是一個問題。
經過了半袖詳細的軍事會議之后,路查九齡決定留下來,和侯君集死磕到底,寸土不讓。
唐軍只有三萬人,兩天攻城已經死了將近三千,自己一方戰死六千多,人數上還是比較占優勢,只要守住城池,相信一定能等來吐蕃其余軍隊的馳援。
第二天凌晨,天剛蒙蒙亮,唐軍已經是整裝待發。
五千人,擺開了陣勢,繼續攻城。
拋石車開始將巨石射向城墻,砸的吐蕃軍卒哭爹喊娘。
距離城墻一百五十步左右,雙方的弓弩手上演了一場對射大戰。
和之前的戰術還是一樣的,沒有什么新鮮的創意,吐蕃守城的軍卒們似乎也習慣了這樣的套路,大家都在按部就班的你砍我、我砍你。
一切似乎都在重復,但誰也沒注意到,這五千攻城的軍卒里面,正有一隊人恰好在最后排,一直沒動……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