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神級軍工系統 > 第289章 一個條件

      第289章 一個條件

      那你們怎么回應布羅斯的提議呢?”蘇晨好奇地追問。

      “實際上,我們根本沒有正式回應。”郭偉強回答,“從1975年后,國家大事不斷,這個提議就被擱置了。”

      蘇晨點頭表示理解,隨后問道:“那么,后來是怎么又接上頭的呢?”

      “這就得說到1979年了,那一年華米之間發生了重要的變化,你應該也知道的吧?”

      蘇晨點頭稱是。

      1979年1月1日,《華米建交公報》發布,標志著兩國結束了長達三十年的對抗狀態,開啟了關系正常化的篇章。

      郭偉強見狀,繼續說道:“隨著兩國關系的改善,一系列的經濟交流活動隨之展開。

      其中一項重要的活動是,我們應美方邀請,派出了一支三十人的代表團前往米國,考察與‘麥-道’公司的合作機會。負責接待的是張政仲,當時他是該公司的董事副總裁。”

      蘇晨疑惑地問:“老師,您怎么對這些細節這么了解?”

      “因為我就是那次代表團的一員,擔任技術顧問。”郭偉強帶著一絲自嘲地說,“其實我入選的主要原因是英語還不錯,又能提供專業技術支持,適合做翻譯工作。

      不過,真正關鍵的人物是老馬,他是代表團的技術負責人。”

      馬祖楓,人們常親切地稱他為“老馬”或“馬總師”,他是夏國“運十”項目的核心人物。

      馬祖楓,這個名字就像他本人一樣,堅強穩重,如同一座山。

      1929年,他出生在江南省的一個普通農家,小時候家里很窮,還親眼看到過敵機在我國領空肆虐的場景,這讓他從小就有了航空報國的夢想。

      新夏國成立那一年,他考入了淮海交通大學的航空工程系。

      畢業后,他被派往哈爾冰的飛機制造廠工作,參與了幾種客機的研發,其中“松花江1號”成功首飛。

      1959年,他隨一批技術人員前往蘇聯深造,盡管老師說所有資料都會寄回國內,不用做筆記,但他依然堅持記錄下每一堂課的內容。這些筆記后來在夏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中起到了關鍵作用。

      正是依靠他的筆記,當蘇聯單方面終止合作,撤走了專家并銷毀了圖紙后,“圖-16”轟炸機的國產化工作得以繼續。這架飛機后來在夏國被稱為“轟-6”,并在后續多年里不斷改進升級,成為了夏國重要的戰略武器。

      即便是在蘇晨記憶中的未來,“轟-6”系列仍然活躍在夏國的天空中,承擔著重要任務,預計還能服役很長時間。

      蘇晨也曾參與到“轟-6k”機載電子系統的研發中,并因此獲得了高級研究員的稱號。

      馬祖楓所寫的筆記成為了一段傳奇,被后人傳頌。

      由于他在大型飛機領域的重要貢獻,1970年“運十”項目啟動時,他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該項目的技術總負責人。

      因此,他加入到訪問米國麥道公司的代表團,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蘇晨的好奇心被勾了起來:“那,馬總師對引進‘md-82’項目有什么看法?”

      “他這個人啊,太嚴謹,太堅持。”郭偉強搖了搖頭說。

      看到蘇晨一臉不解,郭偉強接著解釋:“按理說,作為‘運十’的總設計師,大家都認為他會堅決反對引進‘md-82’,畢竟這事關國產飛機的發展。但他卻支持了。”

      “是嗎?為什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