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何處南齋先生抬頭笑看著葉伏天。
好在師弟竟看不懂其意。葉伏天認真的道。
……
南齋先生一愣,隨后笑著點頭:師弟所甚是。
說著他便將墨筆放下,看向葉伏天道:聽說師弟這些日一直在藏書閣修行,怎么有空來這
師兄,我修行已經領悟多種道意,能夠將之融入己身,化作攻擊,然而,卻依舊遲遲無法入道,甚至,感覺圣境距離我似乎很遠,不得門檻。葉伏天道:因而前來求教,圣道無缺,何謂無缺
師弟。南齋先生看向葉伏天,語重心長的道:你已經領悟多種道意,修為圣下無雙,又何必急于求道,求道多累,如今大離國院無數人對你議論紛紛,許多家世非凡且有沉魚落雁之姿的女弟子對你傾慕有加,若你愿意去和她們聊聊人生,想必也有人會愿意的,豈不美哉。
……
葉伏天有種看錯人的感覺,這真的是國師二弟子心境超凡的南齋先生
我還是去藏書閣吧。葉伏天轉身想走。
哎,白瞎了一副好皮囊。南齋先生搖頭嘆息:你所理解的無缺是什么
心中沒有缺憾,一心求道葉伏天問。
莫說是圣,即便是人皇,也不敢說他們心中沒有缺憾。南齋先生開口道:所謂無缺描述的是心境,不是沒有缺憾,只是超脫了缺憾。
請師兄指教。葉伏天認真求教道。
世間不存在真正完美的心境,所謂證道、真我、無暇,皆都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完美。南齋先生緩緩開口道:其實我并不贊同無缺這種看法,我認為圣道的心境,更應該是超脫。
怎么解葉伏天問道。
你可聽說過一個詞,人心方寸。南齋先生道。
嗯。葉伏天點頭。
每個人的心都只有這么大,方寸之間,容納不了多少事物,縱然你已經領悟道意,能夠以之戰斗攻擊,但依舊困在這方寸之間,所以不能成圣。南齋先生道:每一個人,皆都如此,圣境,是全方面的升華。
至于超脫,有兩種超脫,一是執念至深,強行突破方寸天地,融入大道,這種超脫即便入圣,在未來的每一步都受到心境困擾,在圣道之路難以走遠,絕大多數人,真我之圣,便是他們的極限,永遠邁不過去,當然,若是有人還能強行邁過去,這種人就有些可怕了。
南齋先生的話讓葉伏天神色微動,不知為何,他想起了一個人,璃圣。
仇恨至深,執念至深,打破方寸間。
這樣的無缺,實則還是有缺,因此,我更信奉另一種超脫。南齋先生繼續道:也即是超然,具體如何解釋也難以用語來形容。
就比如,你一心求劍道,若是有一天,你發現劍道于你可有可無,即便沒有劍,也是劍道,這就叫超然。
又比如,有人一直追求某件事物,有一天,他忽然能夠放下,釋懷,包容一切,這也是超然。
再比如,有人一心求道,忽有一天面臨生死,卻發現能夠看淡一切,坦然視之,心境超脫于生死之外,這也是超然。
這便是我所認為的超脫,每個人盡皆不同,當你心境超然,便能打破方寸間,心與道合,化作萬丈天心,從而引天道察覺,誕生大道之劫。南齋先生緩緩開口。
葉伏天有種豁然之感,從南齋先生的解釋中,他想到了好幾人。
離恨天圣下第一人,圣下之極妄川,那一天,離恨天三十三重天上,他戰敗,先是痛苦掙扎,隨后釋然,超脫,入道。
那一刻,他超越自我。
當年九州,至圣道宮,老師斗戰生死一戰,皇陵,皇羲借人皇之意一戰,皆都看破生死,那一刻超脫一切,入道。
正如南齋先生所說,這樣的超脫,才是境界,胸懷,方寸之心,可容得下這片天地。
多謝師兄指教。葉伏天微微躬身道,這一番談話,方知國師二弟子南齋先生,名副其實。
自家人客氣什么,所以師弟你也別一心求道了,何不放下,找女弟子聊聊人生,說不定哪一天便心境暢達,悟道。南齋先生瞇著眼睛笑道。
……
葉伏天無語,道:師弟去找三師兄了。
說罷,葉伏天直接溜走!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