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來吧。
老者淡淡道。
你是哪一派的弟子
學生子莒學派。
陳少君立即道。
哦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子莒學派的學生了。
老者看起來似乎有些意外,不過很快,他就恢復如常:
文殿的規矩,只有通過最基礎的考驗才能進入后殿,獲得求取光冕的資格,這些你都知道嗎
學生明白。
陳少君點點頭,前廳那幾名子路學派學生談話的時候他就已經知道了。
另外,如果考核不通過,至少需要等待半年之后才能進入這里,明白嗎
老子繼續道。
陳少君心中一愕,這個他還真不知道,如果不通過的話,豈不是意味著他至少半年內不可能再獲得文道光冕。
一瞬間,陳少君的神色頓時變得凝重起來。
學生明白。
陳少君還是道。
很好,文殿的考核非常簡單,我且問你,你為什么想要獲得光冕
就這個
陳少君心中一怔,之前聽那兩人談起的時候,他以為這一關的考核非常苛刻,沒想到竟然是這個問題。
不過轉念一想,陳少君就知道這一個問題絕沒有那么簡單,否則的話也不會有這么多人沒有通過了。
學生在學問上遇到了一些問題,光冕可以提升悟性和文氣的提升速度,另外學生的學習也已經達到一個瓶頸,所以希望獲得光冕能夠進一步的提升。
陳少君沉吟片刻,據實回答道。
哦。
老者聞頓時皺起了眉頭:
就因為這個
寥寥幾個字,聽得陳少君心中卻是咯噔一跳,很顯然這個答案并不能令老者滿意。
不過盡管如此,陳少君卻并沒有慌張。
學海無涯,格物致知,永無盡頭,但人生有限,必要時也可假于外物,所以孔圣人有,三人行必有我師,既然可以假于人,自然也可以假物。
文冕本身就是文道之物,既是先賢之所留,學生取之有何不可
陳少君從容道。
老者聞倒是露出了一次難得的笑容。
狡黠小智!
文武自古相輕并非沒有緣由的,武道追求的是鍛煉肉體,獲得強大的力量,而文道,更講究的是錘煉自己的靈魂和智慧。
兩者道不同,不相為謀。
陳少君如果只是為了獲得力量,貪圖悟性,提升的便利,護經人是不可能讓他通過的。
不過陳少君用了一點小智慧,把文冕和孔圣先賢關聯在一起,把獲得文冕說成是獲得智慧,追求學問的一種方式,老者如果否定陳少君的理由也等于否定諸子先圣,這是絕對不可的。
老者正是看破了這一點,所以才說他狡黠小智。
不過不管怎么樣,這第一道題陳少君算是過了。
接下來是第二個問題,也是最后一道問題。你覺得什么是儒什么又是儒道
說完這句話,老者盯著陳少君,一改之前的態度,神色變得嚴肅無比。
大殿內的氣氛也陡然變得凝重無比。
居然是這個。
陳少君神色一怔,隨即神色也變得凝重起來,低下頭,沉吟不語。
這一刻,他突然明白為什么之前那兩名才氣出眾的儒道子弟會說這一關這么難了。
什么是儒,什么是儒道
這從來都不是一個小問題,就算是宗師大儒,也不敢輕易回答。
而且每個人對于這兩個問題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回答,即便先賢諸子,也是如此。
先賢諸子之所以能夠如此,就是因為,對于儒道有著自己不同的理解,自成一派,如此方才稱之為子,稱圣稱賢。
這是最簡單的問題,同時也是最難回答的問題,就好像皇帝在朝堂上問大臣,什么是君,什么又是皇權一樣
回答的好也就罷了,如果回答的不好,甚至被革除儒藉都有可能。
什么是儒儒家的精義是仁義禮智信,不過這和儒顯然是兩個不同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