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了啊。
我倒不是因為許亦云身份不簡單,才愿意跟他們走得近的。我是真佩服蘇晚跟許亦云的為人,你說那兩個人這么善良,又這么知恩圖報,如果不是許金寶許銀寶做得太過分,他們也不至于真的不理這兩家人啊。
這會兒,李氏也感慨起來。
整個田頭村,也沒有誰像蘇晚這么聰明。
張伯沒有再說話,而是認真的編織著背簍。
旺財在院壩上面,拿著張伯做給他的小玩具,認真的玩耍著。
他已經四歲了,很可愛的一個小男孩。
又聰明,又靈活,還非常的聽話。
李氏回頭看旺財一眼,眼中帶著慈愛:回頭得給旺財找一個學堂,讓他好好讀書認字。
*
蘇晚的工廠已經搭建好了,包括那些灶臺。生產需要的東西,都按照她的要求給定制好了。
東西全部搬到新的車間里面去,再把工人的工作給分配好之后,第二條生產線就可以開工了。
有第一條生產線為經驗,第二條生產線熬制麻辣燙底料的時候,效率就高了很多。
麻辣燙底料生產得多了,市場上面出現的麻辣燙底料,也就多起來。
以前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麻辣燙底料是什么東西,還要聽別人介紹才知道這個東西的用途。
如今,根本不用別人介紹,看到別人的鋪子里面擺有那個很有標志性的罐子,就知道那個是蘇晚熬制出來的麻辣燙底料。
麻辣燙底料,就只有蘇晚這里生產,根本就不夠京城人的需求量。
再加上麻辣燙底料的名聲漸漸流傳到其他城池,需求量就更加大了。
麻辣燙這個東西稀有,很多人都喜歡。
有些人走親戚,采訪朋友之類的,會帶上一罐麻辣燙底料給對方。
如此一來,就有很多人知道麻辣燙底料這個東西的存在了。
蘇晚的第二條生產線開工之后,幾乎天天有新客戶找上門,每次都期望蘇晚能夠盡快的熬制一批麻辣燙底料給他們。
不過,蘇晚沒有松口,都按照流程來。排隊到誰,誰就先拿到麻辣燙底料。排隊不到,那就等到第二天,或者第三第四天。
麻辣燙底料在京城內火爆起來之后,有一種跟麻辣燙底料類似的醬料出現在市面上。
這個醬料,蘇晚本是不知情的,一直到將鳴帶一罐那種醬料回來,蘇晚才知道這個東西的存在。
小姐,這個東西跟咱們的麻辣燙底料很相似,聞著味道差不多,看著顏色也差不多。至于用來炒菜煮麻辣燙是什么味道,我就不知道了。
蘇晚聞,輕微的點點頭。
她把封罐子口的黏土取掉,里面的醬料也暴露在空氣中。
醬料的顏色很紅潤,里面還能夠看到有辣椒粉,豆漿的蹤影。
跟將鳴說的那樣,顏色,香味,都跟她熬制出來的麻辣燙底料,差不多。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