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李姍姍去世后,蕭王就成了全京城的笑柄,笑他假癡情,慢慢的蕭王也一蹶不振,日漸頹廢,終日在府上飲酒作樂,還將揚州瘦馬帶入王府。
甚至有幾次在街頭縱馬,被御史撞見了,一氣之下將蕭王告上了御前。
奏折都看完了,楚昀寧先是問;"皇上打算怎么處置凌貴人"
凌貴人給了解藥,最多算將功補過,這毒本來就是她下的,給解藥只能讓皇上消消氣,卻并不能赦免凌家的罪。
"送去皇陵如何"
看守皇陵一輩子枯燥,終身都不能離開半步,這對于有些人來說比死了還難受。
楚昀寧抿了抿唇問:"皇上要不要再去看看凌貴人"
明文帝眉心緊皺,在楚昀寧的眼神示意下點了點頭,楚昀寧嘴角扯出個淡淡笑意,這也算是對凌貴人有個交代了。
于是明文帝當即就去探望了凌貴人,楚昀寧則留在議政殿,悠閑自在的吃著點心。
一個時辰后,明文帝怒氣沖沖的趕回來,并下旨意送凌貴人去看守皇陵,又將凌家貶去了更苦寒的地方。
"這一個時辰楚尚宮可想明白了,怎么處置蕭王"
楚昀寧心里犯嘀咕,蕭王再混賬也是太后的親生兒子,太后對她宛如親生,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楚昀寧對蕭王也沒法下死手,何況還有北北這一層關系。
"此事太后知曉嗎"
明文帝點頭,他第一時間就讓人送信去慈和宮了,太后得知后很生氣,只說讓皇上看著辦,多余的一個字沒說。
"臣聽聞老王爺膝下有個孫女,因為守孝耽擱了婚事,她脾氣焦躁,又是老王爺府上的獨苗苗,就連太后也要給三分薄面,不如給蕭王賜一門婚事,并抬高此女的身份,以公主之尊如何"
對蕭王打不得,罵不得,那只能采用迂回戰術了,皇帝給這位小姑娘撐腰,蕭王也拿人家沒轍。
明文帝聞眼角的笑意逐漸加深,應允了此事,還給小姑娘取威武二字作為封號,稱威武公主,另賜奴仆一百,護衛一百,令內務府盡快辦婚事。
此事傳到太后耳中,太后驚訝后又嘆了口氣:"難為皇上顧忌兄弟之情,想出這個法子,哀家聽說威武公主從小性格豁達,不擅琴棋書畫反倒對舞刀弄槍很感興趣,威武公主不懼皇權,若能鎮壓蕭兒,也算是一件好事。"
所以太后又十分大方的送了一份豐厚的聘禮給威武公主當作嫁妝,還讓人從宮里出嫁,表示對威武公主的疼惜。
可惜當事人不樂意了,圣旨賜下,第一時間來找明文帝拒婚。
"皇兄,臣弟不想娶親,求皇兄收回旨意。"
短短一年時間,蕭王妃的頭銜已經經歷過三個人了,許多人私底下沒少看他的笑話。
若是這次再鬧出什么笑話,他就更沒臉了。
幾個月不見蕭王,楚昀寧險些沒有認出來,從前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郎怎么變得邋里邋遢,眼窩深陷,臉色灰白,整個人老了十幾歲不止。
許是察覺有人看自己,所以蕭王抬頭看了眼楚昀寧,她似乎變得更漂亮了。
楚昀寧很干脆的撇過頭,多一眼都不想見他。
蕭王見狀有些泄氣。
"胡鬧,這門婚事母后也是極其贊成的,你知不知道每天都有大把的奏折彈劾你!"
明文帝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狠狠的瞪著蕭王,恨他的頹廢,不爭氣。
"臣弟只是養了個女子罷了,這些大臣怎么敢彈劾……"
"還敢狡辯!"明文帝恨不得一巴掌打死蕭王:"京城那么多名門閨秀你不選,偏偏養了個暗門子,你是不是覺得皇族臉上很有光"
明文帝足足罵了一個時辰,眼看著蕭王的肩膀一點點縮了下去,沒了氣勢。
最后不甘心的小聲嘀咕:"臣弟如此不堪,老王爺也未必會答應將孫女嫁給臣弟。"
明文帝忽然被蕭王給氣笑了,哼了哼:"你放心吧,這件事朕已經提前和老王爺保證過了,若是公主過的不開心,不問原因一定會則罰你,絕不會讓公主受半點委屈。"
那一百護院就是給公主撐腰的。
在明文帝的再三保證下,老王爺松了口,臨走前還要走了先帝的一根馬鞭,以備不時之需,明文帝也很痛快的將鞭子給了對方,還嫌不夠使,又讓人翻出一根就荊棘。
老王爺心滿意足的離開,準備給公主大辦婚事。
"皇兄!"蕭王緊緊攥著拳,甚至可以想象以后的日子有多么艱難。
明文帝卻懶得聽他解釋,又說:"也別怪朕不向著你,這些日子你的所作所為實在令人失望,朕囑咐過公主,若是蕭王再被人彈劾,朕只好罰公主抄寫宮規。"
對于一個不愛琴棋書畫的人來說,抄宮規絕對比罰跪罰打有用的多,這一點也是經過老王爺同意的。
蕭王聞嘴角抽了一下,沒好氣的翻了個白眼。
"內務府已經算出下個月初八就是好日子,你回去好好準備吧。"明文帝擺手,讓蕭王跪安。
臨走前蕭王不死心的問:"讓臣弟娶公主的法子,是皇兄自己的意思嗎"
說話間眼神卻在二人之間徘徊。
明文帝臉色一沉,蕭王立即慫了:"皇兄,臣弟只是好心提醒你,楚尚宮足智多謀,不失為一個好幫手。"
"臣多謝蕭王爺夸贊。"楚昀寧哪聽不出這譏諷,只是懶得戳破,看在太后和北北的份上不屑和蕭王多計較。
蕭王訕訕一笑,轉身離開,去了趟太后那,太后對蕭王也是毫不客氣的訓斥了一頓,和明文帝的想法一致,給公主撐腰,讓蕭王少作些。
兩頭沒討好的蕭王只好認命似的離開皇宮。
又替明文帝解決了一件事,明文帝心情不錯的帶著楚昀寧進了庫房:"進去挑一挑可有喜歡的。"
難得明文帝這么大度,楚昀寧也不客氣的進去挑選,古玩字畫,金銀珠寶應有盡有,簡直就像是一座寶藏,看的人眼花繚亂。
她要拿方便攜帶又值錢的物件兒,等離開皇宮也不至于拿不走,似乎是看穿了楚昀寧的心思,明文帝的好心情一掃而光,甚至有些不悅。
有的人死了,但沒有完全死……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