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文丞相十分的清楚,畢竟朝廷上下一心的局面,往往是皇帝最不希望看到的。
不過,即便武皇帝不看他,文丞相也早就準備唱反調了,倒不是想繼續和武元作對,而是他秘密收到了武崢的來信。
因此文丞相也是走上前來,"陛下,臣以為,大皇子雖然居功至偉,但也聽說,二皇子還有太子妃也出了不少力,尤其是太子妃不愧是大將軍的女兒,深得大將軍用兵如神,水淹大羽五萬軍,這可是大手筆啊,如果沒有太子妃的話,恐怕這一仗打的也不會輕松。"
"還有二皇子同樣也是成長了不少,已有大將之風,圍殺天離軍隊,就是二皇子打的頭陣。"
聽到文丞相的話,武皇帝終于嘴角上揚,有了一絲微笑。
其他人則是沒有想到文丞相如此厲害,一上來就削弱了武元的功勞。
大學士的人立馬不干了,當即對文丞相反駁道:"誰都知道,這一切都是大皇子在出謀劃策,大皇子才是一軍統帥,自然是要占據最大的功勞了。"
文丞相呵呵一笑,"大皇子當然有功,不過誰的功勞最大,的確不好說,誰知道打仗的時候,大皇子是不是在跟東宮的姑娘們在后面做著什么事"
此話一出一片嘩然,但眾人也是犯起了嘀咕。
雖然很少有人知道武元把整個東宮的人都帶走了,可也聽說的武元帶了不少姑娘過去。
再聽文丞相這么一說,的確惹人非議。
內閣大學士們都是暗叫一聲不好,這種事情,不論怎么說終究會落下詬病。
此時拿出來做文章的話,的確是最好的時機。
至于誰的功勞最大,大家心里當然有數,在武元沒有去之前,武崢已經離輸不遠了。
是武元到了之后才力挽狂瀾的,至于太子妃,之所以能水淹五萬軍,也是有著那神秘武器的功勞,這功勞你敢說不能算在武元的頭上。
可是每個人鼻子下面都有一張嘴,有理說理,沒理攪三分,對于這些大臣們來說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一時間,朝堂又開始吵鬧起來了。
可越是這樣,武皇帝笑意越濃,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好了,其中細節,朕已知曉。"
武皇帝這一開口,朝堂上下頓時安靜下來了。
一些人知道,這一次,武皇帝怕是已經有了決定。
武皇帝則是神情淡漠的說道:"此次收服三城,大皇子武元功勞甚大,尤其是大皇子所發明的武器,更是有逆轉乾坤之能。"
聽到這里,內閣大學士們還是滿意的,最算武皇帝并沒有試圖抹去武元的功勞。
"然,大皇子在陣后縱情女色擾亂軍心也是真,所以太子之位有待商榷。"
聽到這一反轉的話,不少人松了一口氣,但陳淵為收的大學士們卻都是臉色難看。
陳淵當即挺身而出,"陛下,據臣所了解,似乎是陛下允許大皇子攜帶女眷的。"
此話一出,石破天驚,當朝指責皇帝,這可不是誰都有這個膽量的。
,請下載好閱
,請下載好閱
閱讀最新章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