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制度出來,許清宵也很好奇,能給大魏帶來多少銀兩。
保守估計一下,五萬萬兩應該是有的。
一品官員設六個,但自己要算一個位置,張如會也要算一個位置,所以只有四個位置,肯定會有人觀望,一口氣拿出一萬萬兩,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得給八大商會時間想一想。
所以許清宵暫時得到一個五萬萬兩的數目,當然這是保守估計,至于到底如何,就不一樣了。
制定完計劃后。
許清宵不由松了口氣。
這第二刀已經形成了,現在就看這幫商人跳不跳了。
只要超過五成的商人跳進來了,那主動權就在自己手中,要是沒跳進來,就有些尷尬。
至于文武百官,許清宵也的確有對策。
只是得看這個事情,明日能不能通過。
也就在此時。
一則消息,也傳遍了整個大魏京都。
戶部發布公告,因推動水車工程,缺大量錢財,需京都商販捐贈銀兩。
公告發布不到一個時辰,陸陸續續有人捐贈,最高二百兩,最低一文錢,然而就在此時,富商張如會。
捐贈一千萬兩白銀的事情,頓時引爆了整個大魏京都。
沒人會想到,張如會居然捐贈一千萬兩,甚至戶部上上下下都傻眼了,他們發布公告時還在好奇。
最高會有人捐贈多少銀兩,大部分猜測是一萬兩白銀。
可沒想到的是,張如會竟然捐贈一千萬兩,連戶部尚書顧都驚動了,確定此事之后,大肆贊揚張如會愛國。
要為張如會寫奏折稟告圣上,而張如會令人寫的文章,也慷慨激昂,京都百姓們紛紛談論此事。
到處都是夸贊張如會愛國為民,身為商人,沒有逐利,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捐贈一千萬兩白銀。
這如何不讓百姓們夸贊張如會是個好商一時之間,可謂是名聲大噪。
而對于大魏其他商人來說,所有商人都猜不透張如會這是在做什么,只覺得張如會腦子有問題。
哪怕是八大商再得知消息后,一時之間,也琢磨不透張如會這是要做什么。
一千萬兩白銀啊,張氏商會一年的收入,這又不是張如會一個人的錢財銀兩,其他掌柜要不要分錢
白白花出一千萬兩,有什么作用就為了博取一個好名聲嗎
這不應該啊,隨便去災區施粥也能撈到不錯的名聲,何必這般
他們想不通,大魏的權貴們也想不明白,最后得出的結論就是,這個張如會腦子有問題。
就如此,一直到了卯時。
新一日的朝會開始了。
武官們精神抖擻地上朝。
但文官彼此之間有些疲倦,六部尚書還好,尤其是顧,心情很愉悅,白白得到一千萬兩的捐款,如何不開心
而六部當中的侍郎們就顯得有些累。
太平詩會明日結束。
所以今日他們也去了,而且今天發生了不少事,首先是大魏文宮已經不派人來了,由陳正儒全權主持。
孫靜安沒來。
十國才子來了,畢竟京都封鎖,跑又跑不掉,再加上一個叫做李守明的人,帶著不少百姓和文人去邀人。
十國才子敢不來,李守明就直接上手,以致于盛宴上李守明鼻青臉腫,但十國才子更慘。
沒辦法,遇到這種狠人,不去就打,打到去為止,京都又鎖門了,十國才子即便是再不想被羞辱,也不想挨揍啊。
而盛宴上,大魏的百姓和文人開開心心吃好喝好,十國大才很安靜,彼此之間都不說話,聽到散宴之后,跑的比誰都快。
現在六部尚書們就希望這件事情到此為止,明日最好也是這樣,散宴結束后,就徹底沒什么事了。
一刻鐘后。
隨著太監宣聲,百官入朝。
很快,文武百官如往常一般,往殿內走去。
上朝過后。
第一個時辰,還是老規矩,哪里有災禍,哪里出了什么事。
吏部反映,各地官員貧窮無比,填補衣服都做不到,希望陛下撥款,發點銀子吧。
刑部反映,大魏王朝又出現了不少流寇,都是一些窮極了的百姓,要派兵鎮壓,發點銀子吧。
禮部反映,這次來使比以往多了一些,而且送來了不少東西,牛羊馬珍珠瑪瑙寶石等等,需要回禮多少,按以前是十倍,現在的話,給多少。
工部反映,缺工匠,急需撥款,培養一批工匠,缺銀子。
兵部反映,沒啥反映的,北伐策馬上就好了,然后希望陛下準備好糧草,雖然知道北伐不可能,但該說還是要說。
戶部出聲,先是把張如會的事情說出來,得到陛下夸贊一二,隨后又闡述了一下,各地發生了什么什么災禍,需要撥款,所以意思很簡單,戶部沒錢,自己節省。
武將集體不爽了,紛紛開口,得發發軍餉了,大致意思就是,不管你北伐不北伐,今年軍餉也要到了,不說漲太多,隨便漲點吧,或者提前發也行,讓大家與君同樂。
基本上第一個時辰就是討論一些這種事情。
六部當中,五個部門都是要錢,武將也是要錢。
反正沒錢就不行。
而等百官交流完后。
女帝的聲音響起了。
朕,今日有兩件事情,與諸位愛卿商談。
女帝說到這里時,趙婉兒拿出圣旨道。
陛下有旨,即日起,設司禮監,由大魏宦官執掌,設立司禮,內官,御用,司設,御馬等十二監,各監設掌印太監,品級至正二品,為督領侍。
負責巡視民間疾苦,監正百官,負責情報機構,有權捉拿緝查,特設司詔獄,扣押罪犯,六部官員不得插手。
趙婉兒開口。
這第一道圣旨,一瞬間讓文武百官皺眉了。
他們位極人臣,豈能聽不出這個司禮監是做什么的
這不就是制衡文武百官,收集情報的事嗎
之前有一個錦衣天衛,但錦衣天衛崛起的氣勢洶洶,可還不到半年就涼了,畢竟勢力滲透的太快了。
不給陛下任何一點機會,整個天衛當中,不是這個的侄子,就是那個的親戚,現如今就只能去抓抓妖魔,處理一些瑣事。
真正的大事,不可能交給他們。
而這個司禮監,跟錦衣天衛同出一轍,唯一的點就在于,司禮監由宦官主持,這有些不妥。
陛下!
臣,認為此事不妥,自古以來,從未聽說過宦官掌權之說,還望陛下三思。
陛下,臣也認為此事不妥,宦官掌權,從未聽聞,還望陛下三思。
不少臣子開口,懇求女帝三思,不要讓宦官掌權。
然而女帝的聲音響起。
朕意已決。
平靜無比的四個字,代表著她的態度。
一時之間,文武百官沉默了。
朝堂是一種爭斗,這種爭斗基本上就是表態,站隊,斗爭。
女帝重用太監,他們只是表態,還沒有到站隊這個程度,畢竟設立這個東西,對陛下來說是好事。
對他們來說就相當于是有人分走了權力,但這權力本身就是女帝給的,他們又不是藩王。
女帝說讓誰掌權,誰就掌權,游戲規則就是這個,勸說幾句可以,但真要直接站隊就沒有必要,除非影響到極大的利益。
不然,也沒辦法。
百官不語,女帝再次開口。
宣第二事。
她平靜道。
趙婉兒繼續開口。
陛下有旨,設大魏官商,從今往后,大魏商人可入官商,成為朝廷官員,一至十品,不掌實權。
官階品級由捐贈銀兩數目決定,一萬兩白銀十品,一萬萬兩白銀一品,三品設百位,二品二十位,一品六位,三品及以上十年更換。
并且,入大魏官商后,各地官府一切商事,可由大魏官商優先競價擇選,官商后人優先錄取大魏各地書院,大魏文宮給予全面配合,表現極佳之官商,可封爵。
爵位者,需另類審查,大魏文宮,六部參與審核,公開公正。
入官商者,需書寫個人申請卷宗,送至大魏守仁學堂,由戶部侍郎許清宵全權處理,六部,大魏文宮,國公列侯給予全面配合,不得違背。
欽此。
趙婉兒的聲音響起。
宣告朝廷。
聲音響起。
文武百官徹底沸騰了。
如果說,讓宦官掌權,他們不太開心,但也沒有太大的阻攔,畢竟掌權就掌權吧,他們的權力還在手中,無非是多了一批閹人罷了。
難不成還怕這群閹人起飛
制衡手段,大家都懂,其實出現了一批這樣的人也好,相互制衡,這才是對的,如果沒有制衡,反而會惹來麻煩。
帝不制衡,社稷崩塌,誰都覺得自己是對的,誰都覺得自己沒有錯。
不開心歸不開心,但也在合理范圍內,這次我們讓了你,下次你讓我們就行了。
可這個官商體制就不行了。
這還了得
商人當官影響多大
天下百姓最討厭的就是貪官,更討厭的就是商人加貪官。
本身官員就不能和商人走的太近,你說你沒有受賄,誰相信
現在好了,居然給商人官位而且直接花錢買大魏再窮,能窮到這個地步
不可能!
絕對不可能!
陛下!商人官位,此乃千古謬談,如若商人為官,只怕百姓抗拒,再者商人逐利,其心不純,若入朝廷,大魏只怕要淪為天下人的笑話啊。
陛下三思。
陳正儒在第一時間開口,否決了陛下的意思,這不是表態,而是直接站隊,他不答應。
陛下,天下商人,固有好商,給予嘉獎即可,官職一說,的的確確會引來天下大亂,臣,絕不可能答應此事,望陛下三思啊。
刑部尚書張靖也跟著開口,雖然他知道,這件事情跟許清宵有關系。
可這件事情,影響太大了,商人當官這離譜嗎而且花錢就能當官,這不就是花錢買官嗎要是開了這個先河,刑部威嚴也沒了,國家律法成了笑話。
陛下,商人從官,乃是大忌,大魏如今雖有些拮據,可還不用這般,去討好商人。
禮部尚書開口,也是站隊。
陛下,臣也不同意,商人為官,是天下笑談啊。
工部尚書李彥龍出聲。
陛下,商人為官,涉及國家之本,動搖大魏,請陛下三思啊。
兵部尚書周嚴也跟著開口了。
不僅僅是他,武將們也齊齊出聲,國公們開口了。
陛下,官商官商,自古以來不可相謀,請陛下三思,還給予爵位,這絕不可能。
國公們紛紛跪在地上,懇求陛下三思。
而且一位位大儒也跟著開口。
天下書生讀書,皆優勝劣汰,優先錄取,破壞規矩,陛下,臣等不答應。
文武百官,再加上儒官一脈,所有人整整齊齊站隊,除了一個人沒有說話,其余全部開口,制止女帝如此荒誕的行為。
給商人官位
三個點他們就不同意。
第一,自己辛辛苦苦讀書,辛辛苦苦在朝堂磨礪,才到如今這個地位,而這些投機倒把之人,只需要花費銀兩就能當官他們愿意嗎只會覺得惡心!
第二,自己想要封爵,得歷盡千辛萬苦,甚至到死都沒有爵位,瞧瞧許清宵,做了這么多事情,哪一件事情不是震撼天下的事情,才封了個普通爵位,這些商人有什么資格封爵
第三,官位和爵位,本身屬于極其高貴的東西,讓商人這種低賤之人參合了,豈不是拉低了格局天下百姓回頭要怎么笑話他們
說直接一點。
就是擺明了瞧不起這般商人。
什么臭魚爛蝦。
給他們官位哪怕是不掌權都不行,嫌丟人。
影響很不好。
這就是滿朝文武不答應的原因。
因為對比之下,讓宦官掌權,是實打實拿到了權力,而讓商人擁有官職,這是影響問題。
宦官掌權本質上是要比商人擁有官階影響要大,但這個是內部問題,屬于朝廷內部事情。
而商人擁有官階,就不是內部問題了,而是天下對大魏的看法和影響。
滿朝文武中。
只有一人沉默不語。
那就是戶部尚書顧。
他第一時間就知道,許清宵的計謀就是這個。
他想幫許清宵,可看著百官態度如此堅決,再加上他也不認可啊,商人在他眼中可不是什么好東西。
真要讓這幫商人有了官職,他也不開心啊。
綜合一下。
顧也出聲了。
望陛下三思。
他沒有太多說的,一句話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一時之間,朝堂安靜無比,落針可聞。
望著跪在面前的文武百官,女帝面無表情。
此事,朕意已決。
不容更改。
朝會散后,由司禮監發布公告,昭告天下。
朕也聽聞,京商張如會,捐贈大魏千萬白銀之事,嘉賞他為二品官商,賜大魏男爵。
禮部九月前,制定相應官服,區別朝服,再打造相應儀仗,佩飾,令箭,等等之物。
不可耽誤。
女帝如此出聲,態度更加堅決,同時更是賞賜張如會,二品官商之位,賜大魏男爵,還讓禮部去準備這些東西。
可以說態度極其堅定,容不得一絲反對。
這話一說,滿朝沸騰。
陛下!
萬不可如此。
如若陛下執意,臣等跪在朝中,死不退朝。
有人開口,滿腔赤誠,望女帝改變想法。
然而聽到此話。
女帝依舊神色平靜。
只是她站起身來,望著百官道。
那就跪在這里吧。
說完此話,女帝轉身離開。
一時之間,朝堂內,鴉雀無聲了。
他們看得出陛下的意圖。
這是玩真的了。
一點商談的機會都沒有。
可越是如此,百官越是有些憤怒。
有人枯坐,說不走就不走。
也有人皺眉,起身離開,畢竟朝會已經結束。
三分之一的人離開,但三分之二的人待在朝中。
六部尚書一個都沒走。
他們身為大魏的權臣,若是離開的話,就有些不像樣了。
但離開的人都知道。
大魏,又要掀起一陣巨浪了。
哦,不對,是驚天巨浪。
而且已經有人察覺到,此事與許清宵有莫大的關系。
這個許清宵。
是真能搞事啊。
的確。
不到一刻鐘的時間。
大魏開設官商的事情,瞬間傳開了。
包括京商張如會,封一品官員,賜大魏爵位。
這件事情,在商界如同隕石落地一般,不到半個時辰,傳遍了整個大魏商界。
無數情報,從大魏京都傳出。
可以說,這官商之事,太過于震撼人心了,以致于宦官掌權的事情,都沒有人在乎。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