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東廠大廳里,翻看著暗線密探從各處收集的情報,沈烈不由得陷入了一陣迷思。
咱這位皇長子呀……
沈烈幽幽一嘆。
這位皇長子朱常洛的出生完全是一個錯誤,是少年天子酒后失德所釀成的一個悲劇。
正是這位皇長子的出生,給盛世大明劃下了一道休止符,因為皇權交替,立太子之爭。
他為大明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煩惱,黨爭,朝局大亂到最后失控,經歷了國本之爭梃擊案等重大歷史事件之后。
終于在萬歷爺駕崩后正式即位,年號泰昌。
是為大明光宗。
這個在歷史上毫無存在感的光宗皇帝,背后又站著什么人,是誰布局設計的這一切
都不得而知。
可沈烈知道這位光宗短暫的一年在位期間,便只干了一件事,罷除礦稅、榷稅,茶稅……
在短短一年之內,這位光宗的所作所為導致了大明財政的徹底崩潰,那么誰讓這位光宗皇帝這樣干的呢
這還用問么。
正是大名鼎鼎的東林黨。
此刻沈烈目光變的深邃起來。
眾所周知。
這位皇長子背后最主要的支持者便是東林黨,正是憑著擁立太子有功,東林黨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在野小黨。
才在極短的時間里控制了大明王朝!
可以說。
東林黨能得勢,完全歸功于這位大明光宗皇帝。
不過這位東林黨一手捧起來的光宗皇帝,因其惑于女寵導以荒淫,并在中服用內官崔文昇所進之紅丸后駕崩。
享年三十八歲。
而后。
這位光宗皇帝的離奇駕崩,也為大明天啟皇帝留下一個劍拔弩張、分崩離析的大明。
讓天啟皇帝不得不重用魏忠賢對東林黨下死手。
一樁樁,一件件浮上了心頭。
沈烈心中好似波瀾起伏。
幽幽中。
沈烈低聲道:明日便是大朝會,朝野之間必有一場大亂……把人手召集起來……都預備好了。
幾個東廠大太監雖不明。
卻趕忙應是。
雖然這幾位品級都比沈烈高,可誰都明白這位沈爺雖然只是個千戶,可卻是天子心腹。
他說啥都對!
安排好了一切。
沈烈便脫下了官靴,命人將兩張太師椅搬過來,將兩張椅子拼在一起,在往椅子上上面一躺。
便開始呼呼大睡。
沈烈擺明了親自督戰的態度,讓那幾位大太監眼皮便瘋狂的跳動起來,常年在東廠任職的敏銳嗅覺。
讓這幾位東廠高管都知道,有什么大事要發生了。
一夜無話。
翌日。
金水橋畔。
冬日里。
萬歷十年的第二次大朝會召開,首輔張居正依舊缺席,而朝野上下都心知肚明,張居正怕是回不來了。
此后。
大明將進入真正的萬歷朝天子親政時代。
或許市井小民還不明白,這對于盛世大明意味著什么,可那些大人們心中卻早已盤算開了。
有人歡喜有人愁。
清晨時分。
隨著文武百官排著整齊的隊列,在金水橋畔分班列隊,一輪暖陽剛好從東方升起,驅散了淡淡的薄霧。
天氣依舊十分嚴寒。
可是當少年天子的御輦落在了金水橋上,山呼萬歲之后,預料中的暴風驟雨便隨之而來。
臣有本奏。
臣也要奏!
隨著御史官,給事中,六部郎中們紛紛上奏,群情激奮的請立太子,當場便給剛剛親政的少年天子來了個下馬威!
啟奏陛下,太子者,乃國之根本……臣請陛下早做決斷……以安百姓之心,安天下人之心。
陛下……我大明以孝治國,長幼有序……
鋪天蓋地的奏折伴隨著口水噴了過來。